Saturday, 22 February 2025

鲁迅

我最近在读鲁迅,也再次了解他的生平。说来我和鲁迅也有一些关联——我们都是学医的。只不过他后来觉得思想比身躯重要,而弃医从文。鲁迅也是因为父亲患病不治而选择到日本学医的。这样的原由,若在今天被著名医学院录取的机会一定很高。至于我,已经不可能弃医了,不只因为我没有他的民族精神,也因为我对医学还有一点兴趣。

高中三时,我曾热血地要报考“中国文学”这个科目。我年初也随一大群同学在正规的上课时间后上了一两堂课。后来,我害怕在年终无法考获优等的成绩而“弃文”了。那时有一篇指定的文学,就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读起来很有趣,却似乎不是很明白它的深层意义。那算是我第一次正真地接触鲁迅吧。

转眼十多年后,只因为手机上的看书应用程式推荐了《彷徨》和《呐喊》,让我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文人。在当时的年代,要用笔去批判、去讨伐、去救民真的需要颇大的勇气和毅力。庆幸的是,当时也没有如今许多无脑的“键盘战士”在战场上胡闹。那时的文人争论起来也不失君子风态。通过鲁迅的文字,我仿佛回到了那个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原来1911年不仅仅是时间轴上的一竖,革命是一个时期。我想象到当时的中国平民在那个时期的混淆。他们只不过是要安定的日子,一日三餐;不管皇帝在位也好还是革命政府也罢。刹那间,人生因为辫子而烦恼。

《阿Q正传》收录于《呐喊》。我重读了一遍后,发现整么故事情节和记忆里的不一样?我这才明白当时的课本是修订的,应该删了一些情节,也缩短了篇幅。我在这个年纪也更加读懂了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实话在现今高压的生活里,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都是上一辈的人辛苦打造而来的。我们的世界与文明,也正处于濒临动荡的时代。虽然目前所发生的战乱从荧幕上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它们随时可以蔓延至我们的家门口。也过去的平民一样,我们所求的,也不过是安定的生活罢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