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4 September 2022

效率

看见堂哥说到关乎效率的问题,还是亚洲比较好,我颇有同感。

几个星期前,由于政府部门系统上的错误,把我的电邮地址搞错了,使得我必须联络当局更正。第一天接近下班时间,我打了两次电话,无人接听。我还以为可能大家都提早下班了,便决定第二天再尝试。第二天,我从中午起每个小时打两次直到五点钟,结果还是一样。每一通电话都要听冗长的预设指示,按了好几次选项才接到有关单位,苦等了许久却无人接听。

后来我尝试拨到其他单位碰运气,终于接通了!可惜的是工作人员说他没有登录系统更正我的电邮的权限,又把我转到有关单位去——音信全无。我发了一通电邮要求他们麻烦帮个忙。两天后,仍然没有回复。我又开始狂打电话。后来我又联络上了其他单位的人员,她说我要找的单位非常繁忙,要近一周才能处理我的问题。最后,我等了近两周才成功更正我的电邮。哎哟!就纯粹更改一个电邮地址,最多五分钟的事情,竟然给我拖了两周!

第二个令人懊恼的事情是在这里首次网购的可怜经历。当我付款后的第二天收到电邮说我的包裹已经出货了,将在两天后抵达我的住址,我感到很开心。结果两天后我收到电邮,说运输延误,可能拖上半个月。我的心情彻底跌入谷底。继上一段的经历,我怀疑这个所谓的先进国到底哪里先进了。后来我一大早起床发现电邮来信说包裹寄到了,但我看了地址却不是我的。电邮上写的抵达时间是清晨6时53分。我非常怀疑这个国家里有哪个员工会这么早上班。

包裹寄到了,连电话都没打,这是哪家快递公司啊?看见电邮上显示错的地址,我心急如焚,火速发电邮求助,并尝试打电话。可是,每当我输入我的包裹追踪号码,出现的讯息都说该包裹已成功递送。我填了网上的投诉表格,里边说会在三个工作天回复。后来,我在当天成功联络上工作人员,她说包裹目前在邮件分派所里。她向我解释说由于我住的是公寓,快递人员七点半来到后不能把包裹藏在安全的地方,所以把它带回去了。她也向我保证,邮箱内一定会有留张字条,告诉我该如何取回包裹。我问她难道她不能告诉我吗,她说她不确定人员会把包裹带到哪一家邮局,所以无法告知我。

傍晚下班后,我查了我的邮箱——空的。我四处找了找,没有半点遗迹。我陷入了绝望当中,怎么这个国家这么落后。快递到了竟然没有人尝试联络你和你沟通。电邮上没有直接的联络方式,包裹没有寄到顾客手上但系统里的状态竟然是“快递成功”。

我才在这里居住不到两个月!

Saturday 17 September 2022

生活小记

我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步伐,变得懒于更改习惯了。周一到周五,工作回来吃饱饭就到头大睡。周末没有上班的话就到市区逛一逛,到超市补货。想到十一月就要搬到新的住处,现在就觉得懒得动。住在宿舍的好处是离医院真的很近,租金又便宜。不过,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是必须搬到新的地点的。在宿舍,基本上我的活动空间就只有房间。在厨房烹饪后,都是在房里吃。我现在才明白欣昀在英国时为什么总是待在房里。宿舍里可以活动的范围实在太小了。这栋楼的底层其实有一个公共空间,里头有乒乓桌和一些健身用具。

每一天工作后回到房里,吃了晚餐大概八点钟,就觉得很困想睡觉。这可能是呆在房里灯光昏暗的关系,潜意识暗示大脑就寝的时间到了。这其实就是调理睡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医学上称为“睡眠卫生” (Sleep Hygiene)。我尝试读一些书,补充医学知识,却很难战胜睡意,早早就扑到在床上睡觉。我在当实习医生时所养成的坏习惯也带了过来,那就是躺在床上刷手机。虽然我通常都是看新闻,但看不用多久也就倒头睡了。

如果要完成一些事,我真的应该远离睡床,到楼下坐坐。来了一个多月,每天阅读的习惯没了,写书的习惯没了,运动的习惯也没了。看来真的要好好检讨才行。

感情方面呢,好友都劝我不要太急躁,以免重蹈覆辙。其实我也没真的在追谁,就对一些人有好感。常常觉得要重新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很累,但这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两个人一起相处,不能只追求好时光。无论如何,还是把一切交托于神吧,一切不急不徐,顺着神所预定的时间。


Sunday 11 September 2022

新生活新账号

最近,我常常在Instagram分享我在澳洲的工作经历,反应很热烈,尤其是来自同行的回应。好几位同事都支持我继续发帖,也有好几位问我要不要考虑设立新账号。

其实关于医学界的笑话在网络上很多,我个人也有几个我喜欢的医生网红。很高兴大家对我的经历有兴趣,也希望日后可以发展成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国内医学界更加进步。

因此,在这里想请教大家的看法,如果要设立新账号,有什么好名头。哈哈哈。

Saturday 3 September 2022

与子偕老

澳洲人口老年化的现象很严重,我在内科病房看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每一次看见老妇人,都会让我想起我挚爱的外婆。我待她们也像对我外婆一样,格外温柔体贴。我常常想,如果我国有澳洲般的医疗制度,外婆生病时应该会舒适许多。这三个星期里,我对两对老年夫妇有很深的印象。一对是双双入院,一对则是老伴卧病而已。这两对夫妇都很和蔼,很慈祥。

我先谈第二对夫妇。丈夫因为有癌症的病史,后来不幸染上肺炎而入院。由于年龄的关系再加上一箩的病史,经过治疗后仍难以康复出院。本身也有慢性病的太太也无法把丈夫接回家照料。基于日后再度染上肺部疾病的风险很高,我们为他们进行辅导,为最坏的情形做准备。我记得和太太见面商讨时,她在结束时忍不住哭泣。几十年的伴侣,她对老伴现在的情况感到伤心难过。再加上说到两人年轻时多次尝试都无法生儿育女,更显凄凉。我一边聆听,一边递给她纸巾。脑里出现的画面是两人年轻的模样,享受彼此的陪伴,一起携手度过人生。在等待转送到养老院时,太太每天下午都会开车来探病。我每一次查房,他们都很感激,握手特别用力。有一次和太太聊天,她说他们年轻时曾在吉隆坡转机飞往英国。太太说后来本想到东南亚游玩,丈夫却向她求婚。从此她便随着丈夫安定了下来。她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丈夫有重听,看见她的笑颜便打开医院提供的麦克风和耳机,要她再重复一遍。听完后丈夫也跟着哈哈大笑。我每天就是对着麦克风和他对话。他们有的,是真爱。

第一对夫妇的爱情很浪漫,也很悲情。我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我想与你共度余生,然后比你迟一天离世,这样你就不用经历我们分开的痛苦。先生首先入院,被诊断出染上新冠肺炎。太太过后筛检呈阳也入院了。一段时间后先生没有好转,做了胸腔扫描偶然发现了肺癌。先生坚决不做治疗。太太之前患有微血管疾病,多年前左腿已截肢,而右脚趾也开始缺氧坏死。由于手术风险很高,太太也决定不再截肢。双双都接受姑息治疗。先生更要求安乐死,这让太太心碎无比。当先生的状况渐渐败坏,护士们让他们一起同住一间单人病房。每一次我查房,都看见太太都握着先生的手,眼睁睁地看着她深爱的人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能这样陪伴心爱的人,确确实实地陪他走完人生,很浪漫,却也很悲情。他们育有一对儿女,我和他们谈话时,他们都预测爸爸过世后妈妈也会随之而去。后来有一天我到医院上班时得知先生已过世,我顿时不晓得该如何面对太太。太太说她很伤心,但知道这是他的选择,他安详地离世也是一种解脱。这也是真爱。这位太太也和那位太太一样,都提及“几十年的老伴”。在她的先生离开一周后,太太也被转送到养老院了。

我二十岁时以为能够和心爱的女人一起变老是件很浪漫美满的事。接近三十岁了才发现人生这条路有太多的急转弯,以前也未免太过完美兼浪漫主义。不是每一对夫妇都能一起活到八九十岁,我外婆和奶奶都没有这个福气。而就算一起活到那个岁数,会不会也患有一箩箩的病?这两对夫妇除了见证世上还有真爱,还给了我许多启发。活着,要把握现在。面对死亡,真的有很多问题不再是问题。半个世纪后,我是否还健在;如果我还活着,是否有个几十年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