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 September 2022

与子偕老

澳洲人口老年化的现象很严重,我在内科病房看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每一次看见老妇人,都会让我想起我挚爱的外婆。我待她们也像对我外婆一样,格外温柔体贴。我常常想,如果我国有澳洲般的医疗制度,外婆生病时应该会舒适许多。这三个星期里,我对两对老年夫妇有很深的印象。一对是双双入院,一对则是老伴卧病而已。这两对夫妇都很和蔼,很慈祥。

我先谈第二对夫妇。丈夫因为有癌症的病史,后来不幸染上肺炎而入院。由于年龄的关系再加上一箩的病史,经过治疗后仍难以康复出院。本身也有慢性病的太太也无法把丈夫接回家照料。基于日后再度染上肺部疾病的风险很高,我们为他们进行辅导,为最坏的情形做准备。我记得和太太见面商讨时,她在结束时忍不住哭泣。几十年的伴侣,她对老伴现在的情况感到伤心难过。再加上说到两人年轻时多次尝试都无法生儿育女,更显凄凉。我一边聆听,一边递给她纸巾。脑里出现的画面是两人年轻的模样,享受彼此的陪伴,一起携手度过人生。在等待转送到养老院时,太太每天下午都会开车来探病。我每一次查房,他们都很感激,握手特别用力。有一次和太太聊天,她说他们年轻时曾在吉隆坡转机飞往英国。太太说后来本想到东南亚游玩,丈夫却向她求婚。从此她便随着丈夫安定了下来。她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丈夫有重听,看见她的笑颜便打开医院提供的麦克风和耳机,要她再重复一遍。听完后丈夫也跟着哈哈大笑。我每天就是对着麦克风和他对话。他们有的,是真爱。

第一对夫妇的爱情很浪漫,也很悲情。我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我想与你共度余生,然后比你迟一天离世,这样你就不用经历我们分开的痛苦。先生首先入院,被诊断出染上新冠肺炎。太太过后筛检呈阳也入院了。一段时间后先生没有好转,做了胸腔扫描偶然发现了肺癌。先生坚决不做治疗。太太之前患有微血管疾病,多年前左腿已截肢,而右脚趾也开始缺氧坏死。由于手术风险很高,太太也决定不再截肢。双双都接受姑息治疗。先生更要求安乐死,这让太太心碎无比。当先生的状况渐渐败坏,护士们让他们一起同住一间单人病房。每一次我查房,都看见太太都握着先生的手,眼睁睁地看着她深爱的人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能这样陪伴心爱的人,确确实实地陪他走完人生,很浪漫,却也很悲情。他们育有一对儿女,我和他们谈话时,他们都预测爸爸过世后妈妈也会随之而去。后来有一天我到医院上班时得知先生已过世,我顿时不晓得该如何面对太太。太太说她很伤心,但知道这是他的选择,他安详地离世也是一种解脱。这也是真爱。这位太太也和那位太太一样,都提及“几十年的老伴”。在她的先生离开一周后,太太也被转送到养老院了。

我二十岁时以为能够和心爱的女人一起变老是件很浪漫美满的事。接近三十岁了才发现人生这条路有太多的急转弯,以前也未免太过完美兼浪漫主义。不是每一对夫妇都能一起活到八九十岁,我外婆和奶奶都没有这个福气。而就算一起活到那个岁数,会不会也患有一箩箩的病?这两对夫妇除了见证世上还有真爱,还给了我许多启发。活着,要把握现在。面对死亡,真的有很多问题不再是问题。半个世纪后,我是否还健在;如果我还活着,是否有个几十年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