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December 2023

2023年的最后一天

2023年的最后一天落在星期日。我和宝贝去了教会后到广场购物。回到家后大略整理了屋子便懒散地打部落格。

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里的前半段我是非常忙碌的。后半段回到阿德莱德之后,身心还没调整到之前的状态,总觉得疲累不堪。没什么时间一个人独处沉淀。

我得把握这两天的时间好好充电,迎接新的一年。

念书时期,跨年这段期间我都在放假。当时至少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好好反思一年里所发生的事情,并满怀期待地跨年。开始工作后,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这样的整理。我觉得也许是年龄也增长了,不再那么侨情。新年目标没有写了,也懒得出去跨年了。

当大家都在总结一年的得与失,我只能说我的2023年超乎我的想象。很多事情都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工作上我以为我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泡汤了。生活上我的屋友是我活了三十载遇过最糟糕的人。当然爱情上我如好友QQ的预料般闪婚了。

我对2024年有什么期盼?只希望一切顺水推舟,大家平安。原来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生命才不会被枯燥的现实淹没了。每一个节日,每一次胜利。和在乎自己的人举杯高呼,就是幸福。 

2023年书单

1. Noise: The Flaws in Human Judgement by Cass R. Sunstein, Daniel Kahneman and Olivier Sibony

2.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by Yuval Noah Harari

3.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by Michael Pollan

4. Simply Astronomy by DK

5. Nudge by Richard Thaler and Cass R. Sunstein

6. Dark Skies by Lonely Planet

7. Live the Let-Go Life by Joseph Prince

8. Immigrants

9. She Explores by Gale Straub

10. Before the Coffee Gets Cold by Toshikazu Kawaguchi

今年虽然几乎每一周都会到图书馆看时刊,但是真正阅读的书籍只有十本。这是回到了之前的频率。我想是因为工作和生活上比较繁忙的关系。

明年,我得努力每一个月至少看一本书才行。


Monday 25 December 2023

2023圣诞

 时隔多年,再一次和宝贝共度圣诞。

我们上一次一起在异国过圣诞是2014年。那时我第一次飞往英国。实际上的白色圣诞和从小想象的大不相同。我自小对白色圣诞的憧憬从此幻灭。在荧幕上看见的白雪和圣诞装饰很温馨,实际上其实冷得残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当天比我们的大年初一还显得冷清,连广场都休假。大家都与亲友们过节。对于我这个游客来说,那一天好孤单。

我十二月的首两个星期不在澳洲,因此错过了各样的庆祝活动。团体式的欢庆活动都会提早举办,因为节日当天是应该和家人度过的。

虽然十二月的澳洲是夏天,但是今年的气温不太高。冷冷的天气让我觉得这样的圣诞氛围刚刚好。宝贝在平安夜准备了简单的西餐,我们吃得好温馨。每逢圣诞,都会想念舅母的正宗英式圣诞大餐。如果以后要自己准备,可要费很大的功夫。

也许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我觉得和亲人一起静静地过圣诞很妥当。就让我好好利用2023年最后的几天沉淀反思。

回国“度假”

 回国的两个星期,过得比工作还累。

在白天乘搭八个小时的飞机已经非常折腾,在加上是饿着肚子的。谁知道班机延误一个小时,造成我抵达吉隆坡后赶不上回槟城的班机。由于是不同的航空公司,我只能另外买一张机票。这就是疲惫“假期”的开始。

接下来的十四天,我参加了两个婚礼和自己的签字仪式。每天都安排了要完成的事项。其实基本上除了在婚礼和朋友见面畅谈,其他时间都在忙。

不过,我还是很开心能够见证好友的婚礼。这趟旅程是值得的。有时间我也尽量陪伴家人,尤其是我可爱的侄子们。槟城的美食我无法如愿每一样都尝一遍,是有一点遗憾。我也发现槟城的食物价格竟然变得如此昂贵,实在惊人。

此外,回国的另一个领悟,就是槟城人开车很恐怖。我得观察了几天才有勇气在槟城开车。我活在阿德莱德久了,习惯了这里的秩序和礼让精神。看见槟城司机的鲁莽和急躁真的让人害怕万分。我在吉隆坡看见那车水马龙和人山人海的景象,也觉得很窒息。

虽然在回程时身体开始觉得不舒服,但感谢这一次有宝贝陪着我一起回到阿德莱德。

Saturday 25 November 2023

即将回国

不知不觉,我还有五天就要首次从阿德莱德回国!

在此之前,我一直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当回家的日子如此靠近时,我竟然有一点失措的感觉。从珀斯回来后,我工作繁忙而且劳累,也为许许多私事要处理。恍然一惊,就要回国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应该会继续为工作而忙。因此,我必须开始零碎地收拾回家的行李。这一趟回国,我也的行程也排得满满的。除了有两个婚礼要参加,我也要办理自己的结婚登记手续。

看来,我的假期也会很忙。

Sunday 19 November 2023

珀斯

时隔十五年后回到珀斯,心情有一些复杂。回想起当年在珀斯漂泊的经历,仍然有感触。

感谢能够有这次机会回到珀斯。下一次再去要多呆一点时间。

Friday 10 November 2023

大热天

今天,阿德莱德迎来这个春天天气最热的一天。气温高达四十一摄氏度。那感觉就好像突然回到了马来西亚。如果呆在户外,可能比马来西亚的天气还炎热。

去年,我们几乎没有春天。记忆里,我只经历一个星期温暖的晴天。那一个春天,大多数的日子都阴郁和寒冷。我记得有个难得太阳出现的中午,我和同事把握机会坐在广场上吃午餐。去年的夏季,听本地人说是缓和的夏天。

大家都知道今年年中北半球的夏天是多么的炎热,连加拿大都发生森林大火。无须多想,大家也都预料南半球将至的夏天也会一样的糟糕。我此前还满怀希望能够有个像去年一样的夏天,今天总算死了这条心了。

我之前的经历是,就算头上是大太阳,迎面而来的风会是温和的,只要站在树荫里就会凉快。因此,我觉得这样和马来西亚不一样。在我国,无论在户外的任何一个角落,因为湿度高的原因,四处都弥漫热气。我的朋友笑着对我说,我还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热浪。

然而今天,我总算体验到热浪可以多可怕了。走在户外,我期待的冷风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大热风,仿佛是有一架大型暖气机在操作。不止是这样,那炽热的阳光晒在身上,可以把皮肤灼伤。那一刻,我感谢上帝医院里有空调。当我开始流汗时,那感觉触动了我在马来西亚医院汗流浃背的记忆。

庆幸的是,明天的气温会降到二十四摄氏度。春天和秋天的气候就是这样的浮动。

Saturday 4 November 2023

十一月

还有一个月,我将会首次从阿德莱德回国。现在想起来,心里觉得有些兴奋。身边的朋友,都已经往返家乡好几回了。离开国土十六个月,算是我离家最长的一段时间。

这要感谢两位朋友的婚礼。我想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会过年才回国。后来我们决定趁着这个机会注册结婚,我这一趟回去的行程变得紧凑。

回家的心情,最难熬的是那八小时的班机。不过,想到回家可以享有久违的美食和与家人朋友欢聚,我就高兴极了。令人更开心的是,宝贝会与我一起回到阿德莱德。

在2023年结束之际,我突然对明年有很多的期许。

就让我好好地度过这一个月,脚踏实地地工作。

Sunday 29 October 2023

无线耳机

 我2020年圣诞节买给自己的礼物是一双蓝牙无线耳机。那时,我还在古晋当实习医生。我会买耳机是因为疫情让我们的每周的医生教学转到线上了。疫情前,实习医生必须放下工作到讲堂听课。教学转到线上后,我们哪有时间躲在角落专心听课,每次都因为病房的工作而被迫错过教学。

那段时期,我在骨科,也算是“学长”了。骨科的老板每次都会在线上点名,还会时不时点名回答问题。就因为这样,我决定买一双无线耳机,希望可以一边听课一边工作。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要听看是不是被点名了。

我一向来不喜欢用耳机,因为耳朵会不舒服。我那时买的耳机,价格在马币一百多左右。其效果不会太差,足够我每周那一个小时的用途。后来,耳机也是只在旅途中戴着听歌。来到了阿德莱德,我比较常佩戴了。我通常都在搭公交通勤和健身时用。

我发现我那双耳机,常常电力不足,佩戴时不舒适,环境吵杂时音量要调到很大。尤其是在搭巴士时,我很难听清楚播客里的内容。近几个月,我尽量搭公交上下班,使用耳机的频率大大地增加。就算这样,我还是隐忍那耳机恶劣的品质。

一直到上个星期,右耳机的电池开始失灵。耳机戴上十五分钟就没电。我只好在周末买了最新的苹果耳机,价值澳币四百。庆幸的是,这些电子产品可以向医院索回全额。买了苹果耳机,当然要和宝贝妻子一起开箱。每一次买苹果的产品,开箱都要有仪式感。

把新耳机戴上,哇!才发现质量真的有差。其滤音功能让我在吵杂的环境中不必仔细听。佩戴起来也舒适,不会觉得耳朵受太大的压力。看来,我可以更加享受乘搭公交的乐趣了!更重要的是,我回国时乘搭飞机,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歌单。

Sunday 22 October 2023

灯昏点墨

宝贝因有事被迫提前回国,我们的计划因此泡汤了。还是那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宝贝离开得急忙,我也得花上一两天才平复心情,适应这个变化。这个周末,我重新回到自己个人的时间表。只是煮食方面,我们买了许多食材,看来我得想办法在它们报销前吃完。

那天和好屋友吃饭,聊到了中文。她说她的中文在今年里进步了很多,是因为和我沟通都用中文。这让我想起和我住了四年的室友扬贤所说的一样。我庆幸能够有这个机会以这样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

其实,我的母语是华语,也是我思考时用的语言。虽然我英语说得还算不错,但是我说久了还是会觉得费劲。说中文,是件自然的事情。就因为这样,遇到会中文的人,我就不讲英语了。在这里,同事们都很钦佩我们能够说多种语言。可是,我曾经读到一篇报导,说真正的语言通,就连思考时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想想也对,我大脑的翻译功能只是比“谷歌翻译”要强得多而已。

好屋友在新加坡上中文课,从七岁上到十六岁。她说她怎么学都学不上手,许多词汇都不会,而且初中毕业后,认字的能力也下降了。我有一点诧异,因为十年的语文教育,至少应该可以到中上的水准吧。

不过,人的技艺如果不常用就会日渐式微。我的写作能力亦是如此。近年来较少接触中文书,已无法妙笔生花了。看来,要真的多涉略中文刊物。

Sunday 15 October 2023

十月·快活

终于迎来十月份,宝贝抵达阿德莱德陪伴我。我们也如期完成了婚前辅导课程。

阔别十年,我们再一次在一起生活。十年前,我们还是学生,生活步调还很一致,就一同上下课。吃饭大多数时候都在外吃。

后来,我们开始了远距离。再后来我单身了一段时间。这一回我们再一次一起生活,体验真的很不一样。对我而言,我最大的发现是——我的时间不再是我一个人的。

老实说,我还在适应这样的生活。以前时间都是自己的,什么行程什么节目都是自己来。现在多了伴侣以后有了孩子就不同了。当然,这就是人生的阶段。婚后,彼此许多方面都要作一些调整。这一些体会,是我十年前不会懂的。

一起加油好了。

Friday 29 September 2023

中秋

第二次在异国过中秋,而且还在南半球,应该算是中春才是吧?

离国后,虽然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也逐渐习惯一个人生活了。现在只求可以和几个新马朋友相聚畅谈,解解乡愁。

我的一个中年同事也恰好住我斜对面。他的兴趣是做饭,好几次都请我到他家吃家乡菜。今年,他兴起做起冰皮月饼来,而且第一次就成功。我可真有口福。

我也第一次看过迷你月饼,也就买了好几个送给同事们。每送一个就要花上十几分钟解说中华传统。看来,我成了中华文化大使了。

可惜的是,我在这里找不到灯笼,无法依照我喜欢的传统,提灯笼散步赏月。让我看明年能否寻获几个灯笼吧。不过,这里风一刮可能就把纸灯笼烧起了。

团圆,始终是心中的梦。

Friday 22 September 2023

折磨

今年最大的折磨就是遇上这一个糟糕的屋友。

回想其我的人生,一路来和别人的争执也不少。我自认大多时候个性随和,平易近人。然而,只要踩到我的底线,我的怒气也是不容小视。

与他人的对抗和角力,其实是很伤内力的。我熬了这几个月,内力耗尽,大伤身体。前几天,我终于领悟了三十六计里,走为上上策的道理。刚开始的时候,我因为眷恋这个住所的方便,及懒得搬出去,所以一直没有搬离的念头。

那天一气之下,我提出我离开的决定,因此而召开了难得的会议。结果,会议的结论峰回路转,逼得那人明年搬走及十一月开始转移到偏远小镇工作。我基本上只要再忍耐一个月。

有时想想,真的有必要闹到这个地步吗?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另一个好屋友,之前已经不断尝试和她沟通,却发现她怎么都无法了解。想说这是智商的问题吗,但她也是医生咧。

这就是人生。

Sunday 17 September 2023

网球

小时候,受到偶像剧的影响,我一直希望有一群死党,陪着我从小学闹到大学。只可惜我三番五次地迁居,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后来中学毕业,有了“随机队”。虽然大家分隔各地读大学,但依然把握机会团聚。当大家都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我渐渐领悟友谊的真谛。

人生的每个阶段,自然会结识当时当地的朋友。其实,不会有一世相伴的死党,也不需要有。回顾我的成长,也印证了这一点。我每到一个落脚处,都结交了一些当地的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快活,直到我们各自奔向人生的下一站。我逐渐不去执着如何保持那些友谊,学会放开并接受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这并不表示我从此对旧交翻脸不认人,只是学会接受彼此的缘分告一段落,不拼了命要继续维持联系。而且真正的朋友,就算不常联络,在彼此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当了医生后,身边的人来来去去,让我更珍惜当下能聊得开的友人。我也喜欢结交不同的朋友,不再只浸泡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来到了阿德莱德也一样。我很庆幸地能够认识一些好朋友。每一个周末我们都会聚餐。我也尝试和不同的同事联谊。更重要的是,我慢慢地找回与自己独处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几年前由于抑郁过度而消失。

最近我有机会和大学的朋友们再次相聚。他们邀我聚餐或玩桌游。今天则约了我打网球。我大学前期有尝试过,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二次打网球。我感激有这样的机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尝试新的事物,增广视野。

网球打起来和羽球差太多。挥拍的方法完全不一样。我到了最后也抓不到诀窍。接下来,我希望和其他同事去露营和钓鱼。这算是我童年的梦想吧。

Saturday 9 September 2023

无题

过去的三个星期,我都处于一个低潮。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却有心无力,怎么都提不起劲去做。我以前都可以坚持读几页书,如今却拖了很久。我想写的书,也拖了又拖。现在,我参与一项研究,报告也没心准备。

我原本就有睡眠的问题,最近觉得那状况加剧了。在这里工作,闲暇时间很多,我却无法好好利用。一切觉得很呆滞。

更糟糕的是那无端端的车祸,让我倍感无奈。有时我觉得心里只能承受这么多。转念一想,我的处境其实比大部分的人好很多。自己解决危机的能耐怎么好像没什么长进。中学毕业后到现在,人生给我的打击一波又一波。每一次的逆境,让自己更加坚强。放眼接下来的那些年,还有多少风雨要经历。

我唯有静候耶和华,等候祂给我重新得力,如鹰展翅上腾。

Saturday 2 September 2023

车祸

我人生中的第二场车祸,虽然非常轻微,但心灵的创伤不小。回想起来,心灵上的影响其实比三年前那一次更大。那一次,我不小心睡着而导致车往反车道偏移,迎面撞上对面的车辆。庆幸的是,那是住宅区的小路,大家的行驶速度都比较缓慢。事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每当我路过事发现场时,情绪没有想象中的波动。开车也没什么紧张顾虑。

这一次,是一个在高速公路的连环撞。我是第四辆也是最后一辆。在我前面的是一辆公共巴士,我已和它保持一段距离,在看不见它前方的路况下我没有料到它会在高速公路突然停下。紧急刹车后依然轻轻撞上巴士的尾端。

事后,我开车如果前方有大巴或卡车,心里就开始紧张。后来,我发现如果我后方有大型交通工具追从,我也会感觉压力和焦虑。这是因为当时车祸被巴士不幸撞上的第二辆轿车毁不成形。

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考验和创伤。我还在学习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姿态。感谢未婚妻的支持与鼓励。当不顺心的事情发生,人的自然反应是质问上帝。虽然我晓得主耶稣没有说信靠祂的人不会遭遇苦难,但祂已赐祂的平安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坚强面对。

我再次翻阅圣经,研读圣经里许多人物如何在遭受一波又一波的苦难,却依然坚信全能上帝的良善与信实。确实的,这信心不是盲从,而是建立在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与人的契约上。耶稣来,是要给人们丰盛的生命。愿主耶稣的恩惠和慈爱,常与我们同在。

Saturday 26 August 2023

夕阳无限好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后面便是沙滩。学前每天傍晚五点,阿姨便会带着我到海边玩耍。时而堆沙堡,时而放风筝,时而画画沙。过后,阿姨总是说:“太阳下山了,我们回家吃饭吧”。海边的对岸是槟榔屿。我放眼看去,太阳的确沉落山后了。童年初期的宇宙观,就是这样养成的。其实不只是那样,每人的人格养成,都和童年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我对沙滩和日落的眷恋,大概是那段时期开始烙印在我的基因里吧。我也感恩就是那段的童年经历,使得我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感叹造物主的奥妙。后来长大了,很希望能够欣赏更多大自然的美景。只可惜马来西亚的气候炎热多雨,天空总是布满白云。我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看见太阳沉没在海平线上。

然而来到了澳洲后,完美的日落近乎平常,我也在夜晚看了几次银河。这是我所要的生活,就是把这些经验生活化,不是把它们归于假日的享受。这是我喜欢澳洲的地方。生活节奏缓慢,有空暇做些喜欢的事情,生活品质大大地提升。

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再次和海滩相遇。在阿德莱德有许多海滩,如果天气晴朗,下班后都可以过去。我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日落都要珍惜。

Monday 21 August 2023

淡季

人的一生,有如季节的变化,处于巅峰时事事顺利,处于低谷时诸事不顺。要如何安然地度过一生,实在让人为难。

我想,我目前就处在一个小低潮。表面上其实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困难,只是近来心情和思绪都烦躁。生活节奏因此有些乱了脚。

看来,我唯有在这段时期继续地仰望上帝,犹如小船在暴风雨中,静待天气转晴的那天。

还是从前的那句话,等待是行动的一部分。只是这一次是用在不同的情况里。

Saturday 12 August 2023

新部门

我上半年是在精神科社区部工作,下半年则转到了县里的医院去。然而,我并不是在病房里工作。要用中文解释我目前的工作范围,的确有点困难。

我仍然在精神科领域,做的是Consultation Liaison Psychiatry。网上中文的翻译为照会精神科。简单来说,我的范围涵盖在医院里除了精神病房以外,入住其他病房的人。也就是说,一些人可能有精神病,但因为其他原因而入院。他们的主治团队可能需要精神科的咨询,便会向我求助。又或者说,没有精神病史的人,入院后出现一些精神方面的征兆,也可以联络我咨询。

由于这是一家小医院,只有一层楼及三个病房,所以我的工作量不会很多。在这里呆六个月,会有时间温习功课。

其实,这个职位通常是给予精神科受训医师的。老板肯给我这个机会,我自己有点自喜。感恩上司们肯定我的能力。希望我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继续提升自己吧。

Sunday 6 August 2023

八月

再过三天,就是我来到阿德莱德一周年纪念。

想起当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到现在已经融入当地的生活步调,感叹人生真的充满未知。中学时期,我对未来的想象是会在北海继续定居。那时,我是多么的坚信自己会好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我想象我孩子还有他们的孩子,会就读我的小学,会在我童年常去的海滩成长。

可是,当我一年前搭上飞机时,我心里不再认为阿德莱德是我的终点。圣经说,人的脚步谁晓得呢?唯有全能神知道我该走的路。一年后的今天,我不确定我明年会不会还在阿德莱德。但愿我神继续引领我的脚步,当我全然信靠祂时。

每一步,都是信心的一步。我感谢神,让我明年有爱妻与我携手度过漫长的人生。

Saturday 29 July 2023

Oppenheimer

著名导演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从来不让人失望。

这部电影上映前,我已去查阅原子弹之父的历史背景。我当时很好奇,导演要怎么把这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的传记浓缩成三个小时的电影。结果,除了他的晚年和童年,他传奇的一生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银幕前。

这个导演的作品,大多以“烧脑”著称。然而对我而言,这一部“烧脑”的原因是要很专注地聆听冗长的对白(澳洲的电影院里没有字幕)。说真的,如果我不事先查阅其背景,看起电影来会更加困难。虽然看到最好我的眼皮已经渐渐低垂,但仍然觉得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

电影的特效和采用两个时间轴叙事的手法,让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显得生动。这是一部属于成年人的人物传记。小时候,我所翻阅的人物传记譬如说《爱迪生传》和《爱因斯坦传》等都过于“青涩”。也许那些刊物为了“儿童适宜”都简化了。不过,有哪个儿童可以理解黑暗的二战和不同的政治理念呢?从前那些传记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儿童优良的价值观;没机会深造的爱迪生秉着毅力和好奇心发明了电灯泡。爱迪生的发明电灯泡后的一些事迹,我是在中学时才懂的。

导演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电影都没有直接的寓意。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体会。对与错,黑与白。在真正的世界里,从来不分明。如果他不先发明原子弹,原子弹迟早也会被其他人发明。小时候以为贝尔发明电话,事实上只是他早先一步注册发明权而已。那“其他人”是谁,没人知晓,但世界历史一定会被改写。

另一点是,我们是以现代的角度去评价历史。当时的人们,无论再有前瞻性,也不能预测未来。他们只能凭着当时的讯息,做出最佳的决策。我们目前的生活也一样,唯有根据我们所有的变数好好衡量后,做出当下最好的决定。以后的结果,是好是坏,也不必觉得太惋惜了。

Saturday 22 July 2023

失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当人们真的遇上不顺心的事时,伤心难过也是正常的情绪表现。而时间,也是最好的疗伤剂。

还记得小时候一直到初成年,自己不曾遭遇太大的失败,导致抗压能力不佳。有一次,也因为无法面对出国深造的梦想破灭,有好一阵子一蹶不振。再来,就是多年前情场失意的那一次。

现在,我以年近三十,情绪处理的能力也当然进步了。再加上我这一年来都在精神科里当医生,给病人意见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我去年八月到今年三月,移居阿德莱德的首七个月,是我人生中最日子过得最好的半年。除了偶尔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我那时真的过得很快活。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没有任何烦恼。那是我成年以来第一次觉得人生很美好。去年底我获得上司的赏识,晋升到目前的职位。我上一次有这样无烦恼的感觉要追溯到中学以前了。

那时候,我很感恩,同时也明白好景不常在。我并不是悲观,只是现实。三月后,我美好的生活节奏陆续被打乱,压力接踵而来。我原本希望可以继续在职场上高升,却被拒绝面试的机会。虽然目前的上级们也都对我的能力表示肯定,但可能是我的履历不够亮眼。

面对再一次的失利,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时,难免时不时会钻牛角尖,试着四处寻找这次失败的合理解释。我常说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回头看都可以看见上帝的恩典。重点是“回头看”,往前看是看不清前方的路的。这其实是一种安慰自我的方法,但又如何呢。骗骗自己总比抑郁忧伤好多了。

就维持这样的态度吧,相信某件事情发生在某个时间点都有造物主的目的。譬如说我多年前分手时痛不欲生,明年却要和同一个人共结连理。

阿门。

Saturday 15 July 2023

繁思简笔

当大家都在使用推特、微博或那最新的“引线”,我依旧在这个过时的平台,每周写一些文字。这也没什么,只是时代的步伐。我喜欢呆在我这片半隐秘的天地里,和在乎我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些事情,不需要向天下公告。

回顾我在这里将近一年的生活,生活品质真的变好了。譬如说我都固定每周去健身房两次及游泳两次。这样的运动量在马来西亚我是办不到的,因为工时不固定,很难安排时间。此外,周末我也可以轻松地呆在图书馆看杂志。

除了这一些关乎体制的改变,其实性质上是没差太多的。身为一名医生,无论在哪里行医,都有一定的压力。大多数的时候我会身心疲惫,觉得那些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反反复复,我帮不上忙。但偶尔,有一些病情好转的病例足以让我坚持下去。看着他们的笑容,让我觉得我所做的很有价值。此外,工作上的人事纠纷,也令人心情烦躁。前几天,我被一名社工在病患面前数落,并和我争执病患的诊断。这是一种极不专业的行为,我已向我的上级报告。上级已和那名社工的主管沟通。

我发现我近一年来抑郁的情绪少了。我都在忙着生活,忙着调适。不过,那些情绪终究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仍然逃不离。身为精神科医生,我的专业也在帮助自己应对人生的挑战。在开导病人的当儿,也往往是在提醒自己也要照顾自己的心灵健康。偶尔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我都时刻提醒自己有爱我的主为我担当一切。最重要的,还是要时时心存感恩。万千世界,我们不能什么都有,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我很庆幸,我有终生伴侣和我携手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一条路,在地球上我不必在孤军奋战。让我常常抱有喜乐的灵,充满信心的迎接每一天。

Sunday 9 July 2023

下半年

2023年进入下半年。我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触。我每天在开车上下班的途中,都会觉得日子一天天地过,偶尔会不小心陷入思考人生模式的漩涡里。不过,我都会提醒自己,人生就是把握当下,珍惜当下,谨记上帝每天只供应当日的恩典。耶稣说,不要为明日忧虑。两千年前智慧的言语,到今日依然受用。这显示当代的人和现代的人,精神上都一样匮乏。

人类心灵上有许多追求,忙碌了一生却依旧觉得空虚。这种空虚,圣经里很明确地写到只有造我们的主可以填满。来到这里只快要一年,回头看我似乎走了很长的路。为生活奔波的同时,我需要静下心来在上帝的怀里安息。

接下来的六个月,我期待十二月第一次从阿德莱德回国度假。此外,我也期待九月春天的来临。下半年,让我好好整顿自己,继续向前进发。虽然每天很多事要烦,但要记得依靠神的大能。

Saturday 1 July 2023

工时

我目前在精神科,每一个月至少会有四次值班。在澳洲,没有在医院On Call这回事。我所谓的值班,是周末回到医院上班,或傍晚五点后继续值班。周末值班时,工作时间是下午二时到晚上十时。周一至周五则是下午五时至十时。晚上十时到隔天早上八时上班前,则是在家里后备,有被唤回医院的可能。我们都在急诊值班,看的都是来到急诊就医的精神科病例。

这样的值班,对一个在马来西亚当过医生的人来说,是太幸福了。虽然我还是会觉得累,但相比起来不怎么糟糕。就算去年在马来西亚的医院值班,我一周两次的连三十小时,自己的身体也适应了。

近日,有医生投诉觉得他们半夜在家屡次接到电话,导致睡眠不足,隔天上班时精神不济。经过上司们分派问卷调查和开会讨论后,决定把在医院值班的时间减少一小时,到晚上九时。我在问卷调查上有提出抗议,觉得目前的安排很合理。

其实,我晓得自己因为过去受过“魔鬼训练”,可能比较坚韧些。然而,减少一小时,就表示在急诊滞留的病人会增加。这使得已经拥堵不堪的医疗设施的情况加剧。看来,最终受罪的还是病人。

Saturday 24 June 2023

来到澳洲,远离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却逃不了人事纠纷。

原本以为我今年的生活可以很愉快,却不幸遇上了糟糕屋友。现在我每天回家都战战兢,不能好好放松心情。

坏屋友约了好屋友出门吃饭,还指责我对她态度恶劣,让她的精神受到影响。好屋友尝试为我辩护,但坏屋友智力有限,始终无法理解。

累。这就是人生。

Sunday 18 June 2023

脱口秀

最近有一位新加坡籍或美籍的脱口秀演员因为她的一段表演触及大马人的情绪而闹得沸沸扬扬。她在表演里针对一名马来西亚籍观众,影射MH370消失的事件。一段时间后,其表演片段才被发上网,然后引起轩然大波。大马及新加坡的网民,甚至当地脱口秀演员也纷纷讨伐她。新加坡政府也因此想大马人道歉。

脱口秀演员“说错话”的事件屡见不鲜。开各种玩笑都如走在钢悬上,不小心就会惹上麻烦,一失足成千古恨。“言论自由”这个议题本身就很有争议性。自由有“界限”吗?自由可以侵犯他人吗?我自己还在涉略不同的意见,探讨广义的“言论自由”。

那名脱口秀演员坚持自己没有错,说她在世界各地表演那一段梗许多次,大家都捧腹大笑,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猜,她的表演地点应该不包括新马两地。如果有脱口秀演员在大马开其他国人的玩笑,我想也没有大马人会抗议吧?

我认同曾获选为《世界最搞笑的人》的大马脱口秀演员哈利夫·伊斯干达对此事的发言。他说脱口秀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是很主观的。他也说,一个笑话,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觉得好笑。这句话,我个人也有体会。我从小喜欢搞笑搞气氛。许多次,有些笑话没人笑,有些笑话说太多,有些笑话惹人骂。后来我学会,最幽默的方式是自嘲,而不是嘲讽他人。

站在言论自由的观点,你敢说,就要敢于接受整个社会对你的讨伐。其他人也有谩骂你的自由。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就那句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那名演员也不愿意有天别人挖苦她家人或她本身的痛处。马航那件事,是人类航空史上一大谜团,震撼全世界。试想如果她针对犹太人听众,开二战纳粹和犹太人大屠杀的玩笑,会有何后果?她真的敢冒此一险吗?

最后,我认为身为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应该要有良好的辨别能力,更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会选择这份职业,本意应该是要把欢乐带给大家,所以也应该想想哪些群体的人会被冒犯对吧。脱口秀表演不像政治言论,不需要挑衅敏感课题。我个人不喜欢低俗的玩笑。况且你若有本事及创意,何必要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最后的最后,请大家谨记沉默是金,祸从口出。

Sunday 11 June 2023

屋友

在我漂泊在外的日子里,和谁同一居所是命运和缘分。我很庆幸能够有几位很好的屋友。他们让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特别要提的,是和住了四年的室友扬贤。他是我美好的大学生涯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扬贤也都在说我们俩是最佳拍档。

然而,只要有一个糟糕的屋友,就可以让你的生活颠沛艰难。和这样的一个人同居一所,正面来说是锻炼耐心,但大多数的时候我都在跳脚。大学时期,我也曾有一个不太注重卫生的屋友。她每一次都把厨房搞得脏兮兮,垃圾桶满了也不会倒。不过相较起来,我目前的这个屋友更加糟糕。

刚开始时,我一直在自我反思,想想什么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基本礼仪。譬如说,房子大家共用的地方如厨房,饭厅和客厅,整洁应该维持在哪一个程度。我都在思考,是不是自己太过注意清洁了?经过好几个月的内心挣扎,我的解脱来自于另一个屋友。她也和我有着一样的观念,也都在埋怨那个不注意清洁的屋友。我妈妈和欣昀过来的时候,也觉得她怎么这么脏,头发凌乱。

我们后来决定约那个屋友吃饭,借机提醒她要保持共用区域的整洁。结果呢,这方法不管用。好屋友甚至想四处黏便利贴作提醒,我认为也不管用。后来,我开始疏远她,尽量地避开她。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她的人格有问题。其中一点是,她的自尊心很重,我们善意的叮咛,她常常要不撒撒娇(让人作呕),就不回应。总之,她那些让人摸不着脑袋的事迹,可以搜集成册。

慢慢地我发现,她的存在侵蚀我的心灵健康。一天工作后回到家,却也不能好好休息。这是最悲哀的事情。还有半年,我们的合约才期满。这段时间,我只能试着调适自己的心态,磨练耐心。

Saturday 3 June 2023

医疗制度

今天我在《经济学人》读到关于英国的国民保健署的报道,内容主要探讨这个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医疗制度,在后疫情的年代如何衰退。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过它偶尔还是会出现在头条里。英国人必须等上好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治疗。许多病人也不幸在等待入院的过程中死亡。英国政治人物都在想尽办法力挽狂澜,保障国民的健康。我个人对国民保健署不是很了解,所知道的也是从刊物上读到的。基本上它和马来西亚的制度是相似的,主要靠国家税收来运作。当英国人需要医疗服务时,他们是不必缴费的。

近年来,政府给予保健署的预算,减少了基础医疗诊所而增加医院的开支。换句话说,更多的金钱花在医院里治疗病患而不是在社区里。显然的,这一套模式在现今已经不适用,因为在发展中及先进国,慢性病的比例随着人民的寿命一起增加。此外,让病人滞留在病房里的原因,也是因为在社区缺乏照料者和支配的制度。

目前在澳洲也是有类似的问题。人口老化需要一个崭新的制度来解决医疗的问题。未来的医疗体系要着重在基础初级照护,尽量避免大众涌向医院治疗。除此之外,各界也要更努力地提升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的病发率。前者可以依靠知识分子的脑汁,后者唯有靠教育和个人本身的醒觉。

当医学知识越来越普及,人人都乐于自己当医生;但大家能否善于利用所知,真正做到利己的境界,就不得而知了。

Saturday 27 May 2023

履历

履历这个东西,小时候看杂志或听大人说很重要,但我不觉得和我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马来西亚当医生,根本不需要履历。在我的印象里,投履历只是上班族的常事。

我人生第一次写履历,是去年要申请在澳洲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其他国家的医生也是要投履历的。我当下觉得马来西亚的医生很幸福,申请当实习医生只需要填写表格。在其他国家,医生这个职业和所有行业一样,是要有履历要面试的。

我去年写的履历,今年回头看看觉得太烂了。我写了五页,都不知道在写什么。履历的设计更糟糕。今年呢,因为要申请念专科,所以必须写好履历,免得别人看一眼就扔了。现在才发觉,我的履历上没什么好写的,过去的成就都太久远了,放上去不怎么好看。悔恨当初没有花时间搞些研究,提升自己的资历。

我就真心祷告这一次能再凭着神的恩典获得训练的名额吧。


Saturday 20 May 2023

澳洲原住民

我每一个星期四下午都有上课。这是属于我医师训练的一部分。

上个星期四的课程是关于原住民的健康问题。在这之前,我对原住民的黑历史有一丝了解。在这里就业前,员工都必须完成一系列的网上课程,包括一个简述原住民健康和文化的课程。然而,这一堂课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新的体会,让我能够更加同理澳洲原住民的问题。

十八世纪,大英帝国把澳大利亚宣示为“无人之地”,借此占领并殖民澳洲。我曾疑惑,当年英国殖民马来亚时,不见得他们利用这手法统治马来亚。原来,澳洲原住民和其他地区的民族不一样,他们信奉与自然界融合相处之道,没有畜牧或耕种,也没有建筑。因此,在白人眼里,看起来荒无人烟。

这开始了原住民的噩梦,一直延续到如今。难以置信的是,所谓的“无人之地”竟然在1992年才被立法院推翻,澳洲前首相陆克文在2008年才代表澳洲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原住民们在二十一世纪以前所遭受的待遇,和美国黑奴相似。他们不只没有身份,其实根本没有被当成人类看待。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被偷走的一代”,加重了原住民惨痛的包袱。殖民对他们的影响广泛,衍生出许多的健康和民生问题。庆幸的是,澳洲政府有为弥补他们作出努力,设定了一系列的机制和政策。

西方国家的侵略史,影响了全世界。虽然不切实际,但愿世界和平。

Saturday 13 May 2023

早起半个钟头

“早起半个钟头,一天都充满笑容。”

这是我小学听卜学亮的《起床歌》记到现在的歌词。可见洗脑歌的功力不容小视。

“早起”这个课题在这个星期里我也和不同的人聊了几次。第一次是和我宝贝聊天时谈到的。她说她记得我妹妹几年前曾经向她夸我生活有纪律,每天都会坚持读圣经。我就回忆起念中五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早起半小时晨读,首先就是读圣经。

其实除了这首洗脑歌,是我爸提议我尝试早起预习的。那时我才念小学六年级,却已胸怀大志,希望长大可以出人头地。我爸同学的儿子比我年长一两岁,他的学业成绩向来优秀。爸听同学说,他都会自发早起念书。于是,我爸便劝我试一试。那个年龄,我也不懂预习这个概念,网路还不发达我不能问谷歌。我想,既然老师上课都要教的书,为什么我要先提早看一遍?

好强的我,看见有人这么做而获得好绩效,也就决定尝试了。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因为要早起真的很痛苦。往后求学的日子,我断断续续有再尝试,却也不能真正养成这个习惯。在高中时期,有看过一本日本写关于早起的书,说的是早起如何能够超越他人。后来有许多修身养性的书籍都会提到早起这个部分,列举了很多早起的世界名人及成功人士。

这些年来,我对这个概念抱着一丝怀疑。这是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二十四小时,只要好好规划时间完成事项,睡眠习惯应该不会影响绩效。后来自己再尝试了早起一个小时,才发现差别是心理作用。而别小看心理作用,它是可以决定事情成败的必要因素。

关于早起的书籍,都会提到你在别人都在睡梦中时开始新的一天,就已经超越了他人。这确实是这样。也许你在开夜车时别人在熟睡,但你不会认为你比别人有效率。就是早起给予的这种优越感,让自己真的优越了。各个书籍都会有一万个提倡早起的理由,我就不多说了。

我一直都无法真正落实这个习惯,其实是困扰我十几年的睡眠问题。每天晚上,我都会发梦,使得我觉得我没有获得足够的休息。我尝试过很多方法,都不能改善这个问题。因此,早起对我而言是难上加难。

不过我最近两天,因为朋友需要我帮忙载送上班,我被逼提早起床,并提早到办公室。我发现我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劳累,心情却愉快很多。我到了办公室并不会开始工作,而是复习一些知识。自己感觉在开始工作前已经做了对自己有帮助的事,心里觉得舒畅。

看来,我又要再次尝试早起了。

Saturday 6 May 2023

五月

进入五月,工作的节奏逐渐恢复到二月前。三月去了一趟旅行。四月因为我妈和欣昀的到来,我也拿了一些假期。总之,三月和四月都在忙着游玩。过后的这几个月,我应该不会再请假了。

不过,我也多了两件大事要筹备。第一件就是我要申请攻读精神科。近年来,精神科这个科别特别抢手,名额很竞争。我又回到一年前那种漂浮不定,患得患失的状态。庆幸的是,这一个问题已有固定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依循游戏规则投入履历并参加面试。

第二件大事就没有那么直接了当。这就我们的人生大事了。婚礼的筹备本来就是繁冗的,更何况我们现在分隔两地。这样一来难度就更高。目前,还要有更多的讨论才可以拟定最初方案。另一点是,我们也要思考签证的问题。欣昀需要一个既快速又经济的方式获得澳洲的签证。

看来我去年八月以来,享受大半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就结束了。现在的我,要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压力。但我相信熬过了这一段日子,我的生活将会更美好。这就是人生,总是会有不同的挑战。我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状况。

Sunday 30 April 2023

我们结婚吧

再次见到妳,是妳的背影。

这几年里,我曾幻想我会在什么场景下和妳相遇。会不会是在广场里,会不会是在餐馆里,或是在朋友的婚宴上。而遇见之后的对白,也演练了好几遍。

然而这一幕,是不曾出现在我的彩排里。妳拖着行李走着,盯着手机,在机场里。

妳的到来和离开,虽然触动了多年前我们远距离无数次的分别记忆,但我没有让自己沉浸在那氛围里。也许这是长大的象征,不花时间去思愁,以平常心看待生命里的每一刻。

不过我还是要说,求婚后有一种身处梦境的感觉。一种恍然大悟,一种到底自己在干嘛的感觉。我仿佛在一个虚拟世界,离现实渐远。如果求婚是这样的梦幻,婚礼当天的应该更震撼?

重新和妳相处,更多的是熟悉感。分开的这些年所累积下来的成熟,像是润滑剂让我们可以更愉快地沟通。我没有刻意要讨好妳,只是好好对待妳。

后来大家的短讯排山倒海地涌入,里边更多的是惊讶的问号。很久没有联络的朋友,怎么突然关心起来了。也有朋友提议我干脆录制短片给大家解释,不必劳烦一个个回复。我真心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其实,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情节发展,只有谢依婷一个人知道。不过她也不知道我要直接求婚。

简单来说,尝试了几次长大后的爱情,我决定靠岸了。我没有遇到和自己合得来的人,也没有再遇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如果你说为何不再等缘分,那其实我们再次联系也是缘分,那是她母亲说的。我和她的情史,既然决定要复合,就不必再拖拖拉拉了。这一次,谢谢妳爱我比较多。

我说过我不要再远距离,也不要再复合。妳总是让我食言。

人生还很长,但愿幸福快乐一辈子,就算知道“幸福快乐一辈子”是童话的形容词而不是人生。不苦的哪里是人生。这个年纪,学会了以成熟现实的眼光看待人生,学会和妳携手苦中作乐。


Monday 24 April 2023

求婚

成功。

两个星期的准备,只为了那五分钟,只为了你的笑颜。

很有苏打绿《十年一刻》的感觉。

然后朋友圈炸开了锅。

阿菁说震撼全马,有那么夸张吗?

插曲是我其中一个屋友完全被蒙在鼓里,超级搞笑。

我想大家看我们分分合合这十年来也厌烦了,就免了大家的烦恼吧。

马条决定靠岸了。

Monday 17 April 2023

轻笔染页

过去两个星期,由于复活节连假,一周只工作四天。我还以为可以好好休息,结果忘了我周日有值班,差点没有上班。提到公共假日,就让我特别想念马来西亚。我多年前读过一则报导,说马来西亚的公假多是位居世界前几名的。这不像澳洲,重大的欢庆只有圣诞和复活节。

当我星期一早晨起床准备上班时,我不禁开始羡慕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四天工作制。在上班途中,我想起去年没有工作的太闲日子,突然有心存感恩我有一份好工作。很显然,我的大脑不适合太空闲。太空闲就会胡思乱想,郁郁寡欢。虽然上班辛苦,但至少熬一熬,两个星期后有薪金可以花。存了一些钱,又可以去旅游。我想,这就是工作的意义吧。犹记得前几年初入社会,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钻牛角尖。然而到最后,依旧没有寻得自己满意的答案。

当时我觉得拖着沉重的脚步上班很辛苦,一直在想有什么事是自己可以快乐地去做的。心里其实很清楚,行医这条路最适合自己。我的个性和擅长的优点,当起医生来驾轻就熟,尤其是精神科这一方面。现在想想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当医生。我感谢十年前,我没有因为坚持想出国念书而转念其他科系。此外,还误打误撞选择了莫纳斯,最终来到了这里。我时常告诉我妈,澳洲未必是我的最终目的地,可能也只是一个歇脚地。

那天我才和欣昀聊起,当我们回头看,一定觉得这是冥冥中注定。其实啊都是大家的心理作用吧。自己熬过来的路,当然会认为是最好的路阿,因为我们没有机会走另一条路。除非我们能看见平行时空里不同版本的自己最后的结局,要不然如何判断哪个选择是最正确的呢?如果我当年去英国年工程系,也许现在会在英国定居呢。

不过,这个心里作用的最大好处是我们会珍惜现在拥有的。在步入我在地球上的第四个时代之际,我的人生观也渐渐开阔起来。我更加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学会接纳不同的事物和观点。这之中,我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从死板观(Fixed Mindset)转成成长观(Growth Mindset)。以前的自己很执着,觉得人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智商和能力也是固定的,不可能提升。这个观点局限了我各个方面,才会不能贯通,而且偏执。这使得自己陷入忧郁绝望之中不能自拔。现在呢,我的格局变宽了,也学会包容接纳他人。

这就是人生。

Saturday 8 April 2023

复活节周末

复活节长周末,我在基督受难日值班。大家可能不知道,复活节在东马也是假期。我在古晋两年,没记错的话有一年也是在医院度过。去年的四月我已转到槟城的医院就职,因为我是基督徒所以获得特假。

就和圣诞节一样,复活节在西方国家已逐渐失去它的宗教意义,许多人只把它当成假日。对我而言,其实和普通的星期天没什么不同,只是会特别反思和纪念基督被钉十架和复活。

澳洲连放四天,我也有机会休息。从新西兰回来以后一星期,妈妈就过来了。没有什么机会好好休息。庆幸的是我周五值班,还有三天可以休息。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的工作时间表排得比较满,可能会加班,得好好先充好电。

今天,我便把许多家务事都打理好,车也洗了一遍。明天早上去教堂,晚上看电影。我希望星期一可以好好地在家里一个下午,慵懒的看书。

复活节,感恩主耶稣救赎世人的罪,让我们活着有复活的盼望。

Sunday 2 April 2023

母与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夏令时结束之后,时间往后调了一个小时,我今早起床时觉得天气特别冷。看来秋天真的到来了,冬天会不会更冷呢。

妈妈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其实真的了不起。我起初还很担心让她一个人在市区里逛,几个月前让她在家里练习使用谷歌地图。她怎么也学不会,最后却也可以在市中心逛得开心,也顺利回到家里。这全靠她四处问路。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也忘了当年没有手机的日子大家是怎么生活的,都是靠“传统”的问路。想起儿时一家人驱车到吉隆坡游玩,爸爸常常把车开进油站问路,有时还有路人画的地图。

妈妈这样一路地到处问人,还学会了搭市区的地铁,她自己也开心。有一次,一位好心阿姨还干脆载送她一程。我忘了妈妈虽然学不会科技,但也总算活上了六载,生存能力是有的。妈妈还向我夸口:“没有你聪明的妈哪来你这个聪明的儿子?人家都说你遗传了我的基因!”。

多年没有和妈妈相处,我很不习惯。一方面我也成人了,妈妈也老了。可是,她依然唠叨;每天都向我倾诉一样的事情。我一再地告诉她我做事有主,她依旧爱给指示。有时我忍不住了,就骂了几句。妈说好吧母子没隔夜仇。

妈妈一生坎坷,没什么机会出国旅行。小时候我们在国内旅游,都算是穷游。犹记得我们四人挤一张床,我大哥就把两张小沙发拼在一起当床睡。现在,换我给妈妈零用钱,就一直嘱咐她要买好吃的,不要寒酸。结果午餐她还是买了面包吃。我要带她吃馆子,她也很不愿意。临走时妈妈说,钱就该省下买房子。

长大了,母子关系也非同往日。亲情还在,但表达方式已经不同。小时候妈妈常常拥抱亲亲我,我现在也只想给她过得奢侈些,不必什么都舍不得花。原来妈妈爱吃冰激凌,听她开口要我买,好像小孩子一般,母子角色是不是调换了?

Sunday 26 March 2023

旅行之后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一周,心思其实还在新西兰。我周一上车,要用钥匙启动引擎,几秒之后才发现我的车是无钥匙的。开着车踩着油门,感觉也有一点奇怪。两个星期的旅行使得我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这也印证了心理学的发现,要养成一个习惯只须坚持做十四天。

虽然如此,长假后回到工作,心情反差没有想象的糟糕。我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象征。长大后就要学会适应人生中的每个阶段和变化。这包括调适每个周末后的“忧郁星期一”。我这一个星期里,每遇到一个同事就会被寒暄假期过得怎么样。大多数我也只随意回复应酬一下,并投入应付工作。

当我下班后,才开始回想旅行中的种种美好回忆。晚上睡觉时,梦里都是旅行中的事。有一次我还梦见了正在煮晚餐赶行程。

感谢这一趟充实的旅行。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心灵是满足的。就让我继续地好好工作,期待下一次更好的旅途。

Monday 20 March 2023

旅行杂记

  • 这一次的新西兰之旅,我有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 这一次,是我工作以来首次的长旅行。原来有经济能力之后的旅行,真的不一样。也许这也和年龄的增长有关。
  • 虽然不挥霍,但也不穷游。
  •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出门,感觉非常的好。
  • 我对”那些年”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 很久没有悉心照料一个人。
  • 有人愿意陪我半夜看星空。
  • 我终于看见了美丽的银河。
  • 我首次发挥创意,录制了一系列的短片。
  • 我讶异她竟然愿意配合我。
  • 二次到访这个国家,我的视角也随之不同。
  • 由于在澳洲呆了半年,我可以更有自信地和当地人交涉。
  • 我的皮肤的抗冷的程度提高了。
  • 也因为在澳洲居住了一段时间,在新西兰没有文化冲击。
  • 上一次来很渴望在新西兰居住,这一次庆幸自己不在那里长居。
  • 新西兰的经济真的比澳洲差。
  • 我比较了解新西兰的历史和毛利人的文化。
  • 去了北岛,感受了不一样的风情。
  • 长大后,对旅行没有那么地执着,能够随遇而安。
  • 旅途上和不同的人交流,增广了视野。
  • 我可以在旅途中享受当下,在思绪上不瞻前顾后。

Friday 3 March 2023

新西兰二次之旅

经过忙碌的一周,总算是可以放假了。

结果,我还是拖延至最后一分钟,并手忙脚乱的把行李收好。

希望接下来的两个星期过得非常好!

Monday 27 February 2023

周末值班

我好久没有这一种感觉……

一种无限压力的感觉……

上一次有这种忐忑不安的情绪要追溯到去年的五月,当我还在槟城中央医院上班的时候。每一次值班都有这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夜晚医院冷冷清清的感觉,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无助感,再加上孤独,无形中成为巨大的压力。

这感受自我从实习医生开始就有了,是因为过于忙碌,值班的时候只有我一人独挑大梁,所有的事务都要我处理。印象中只有几个比较不繁忙的部门,我可以开开心心地去值班睡觉。然而大多数的夜班都是极度黑暗和冰冷的。

后来成为儿科医生,On Call 时也是这种感觉。当傍晚六点目送同事离开后,伴随我的只有月亮和星星。我通常会在午夜时分走出病房吃宵夜。平时拥挤的走廊夜晚却如此空荡,我只希望白天赶快到来,好让我交班走人。

来到这里工作,我虽然有周末值班,但都是大白天。白天的阳光有能力驱走心中的抑郁。此外,我通常只需要巡房,不需要看新的病人。因此,我大半年来过得很悠哉。

接下来的一年,由于我选择了精神科这条路,就必须开始遭受磨练。在我开车上班前,那种熟悉的恐惧感笼罩着我,让我很想装病逃避。值班时大家不停地添加事项给我,让我喘不过气来,还要控制情绪,不可以失去耐心。

我希望随着我医术的长进,这些恐惧在将来会减少。

Sunday 19 February 2023

Noise

After two and a half months, I finally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Noise: The Flaws In Human Judgement". It took me so long, partly because it was so academic.

It talks about how we overconfident in our estimates and judgements. We always pride ourselves as sentient beings that robots cannot come close in terms of emotion and judgement. But this can be our weakness as well. We always tell ourselves to trust our gut feelings, but there are times these produce a lot of errors.

Overall, there are a lot of insights to glean from. I had the chance to share the book with two of my psychiatrist, since it is mentioned in the book psychiatry is the most "noisy" specialty in medicine.

Personally, I do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There are many times I feel frustrated because I find uncertainties in terms of diagnosis.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blood test or imaging to diagnose a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We depend on symptoms. Even though the DSM is there to help us to stratify the diagnosis, but it is still not perfect.

Another big challenge in this field is about risk assessment. I admit I am really bad at this. We always want to estimate how high is the risk of a person to commit suicide. But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ascertain as suicide is very unpredictable.

The book also talks about ways to reduce those noise. For medical fiel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re a way to ensure uniformity across the diagnosis. Even so, patients' presentations are variable. One thing mentioned is about decision making hygiene. After finishing the book, I still need some time to digest the content, and hopefully able to improve my clinical judgement in my practice. 

Saturday 11 February 2023

精神科

我算是开始事业的新篇章了吧?虽然我目前这个职位不算是正式的专科训练,但也算是往精神科更进一步了。

我真的要往精神科钻研吗?这一个问题好像已经反复问自己了很多次。最终的答案不是一百巴仙,但我自己也没别条路可走了。在医学界探索中的这几年,对外科我根本不行,内科和儿科我有兴趣,但我资历不够。就剩下精神科了。我中学开始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有考虑过当心理学家。基于大马华人家庭的观念,我踏上了医学之路。我因此与父母,甚至我自己产生隔阂,直到来到了这个奇妙的国度。

世界上无论任何领域,只要往上钻研,都是一条艰辛的路。精神科也不例外。也许我对这一方面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使得它看起来不那么困难。其实,在这里要通过五六年的训练,才可以成为合格的精神科专科医师。这比马来西亚还要多两年。

倘若我通过面试,获得训练的机会,我将重启六年寒窗苦读的生涯。与此同时,我要得兼顾个人生活与家庭。我看着身边诸多前辈们,都是这样一步步熬过来的。庆幸的是,在这里会显得比较轻松,因为澳洲人很注重家庭。

好吧!就往前走,跟着主的脚步。

Sunday 5 February 2023

乐龄精神科

这三个月以来,我都在乐龄精神科部门工作。现今的医学界,各个部门内越分越细,就连精神科也细分成几个,譬如说法医的,儿童的,成人的,和老年人的。再来,也有根据病理而细分的,譬如说进食失调的,情绪失调的,或者人格分裂的。

来这里当医生半年了,我发现了我经验最匮乏的方面是如何照料老人家。在马来西亚的实习训练,所接触的乐龄人士不多。就如儿童和成人有差别一样,其实老年人也和成人有不同之处。在为老人家看病时,要时刻考虑到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器官功能渐渐老化,药剂量和生命征象要紧密关注。

虽然在澳洲很注重工时,但有时加班难免。在这里工作也有精神上的压力。我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走这一科,就要学会释放压力。接下来的六个月,我将在小医院上班。这将是新的挑战,我也要为专科面试而准备,希望明年可以正式踏上精神科之路。

Saturday 28 January 2023

二十九岁生日快乐

我上一次充满仪式感地过生日要追溯到2021年吧。那时我人在古晋,在当第二年的实习医生。我记得我拿了两天的假期,加上周末和公假几乎休息了一个星期。生日当天,我便在我最爱的咖啡厅坐上了一个下午,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间。那算是不再把生日当成一回事的开始吧。

2022年开始,就我本身而言,已经对生日没有想年少时的期待。当然,我感激身边的朋友亲人记得并帮我庆祝。虽然当时有个女友,但我其实真的没有期盼她会为我做些什么。想起当时的情形,她有意帮我庆祝,内心却为我们这段关系的前景挣扎,最终导致我人生中最糟糕的生日。我真心希望那将是我不再有那么悲哀的生日。不久后我们分手,她却补上一只名表,要让我永远纪念她?

今年呢,我也一样没什么期待。感谢妹妹带来的礼物,礼物上标明了是去年圣诞,新年和生日的礼物。这样送礼也太经济实惠了。友人网上买了礼物,送到了我家门口却被偷走了。这真令人扫兴。今年的生日我也得上班,还以为可以准时下班,却也拖了两个小时。我想买一片蛋糕当个意思,最后也懒得了。

至于生日愿望,我也忘了许。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好好的,没有其他奢侈的心愿。我最近工作有一点累,却坚持去健身房去游泳。周六早上在图书馆看杂志陶冶心情也不错。每天晚上电视台都有纪录片,好久没有一直守在电视机前了。

还有一年就三十岁了!我似乎习惯一个人生活。自己的时间自己用,不必分配给另一伴或孩子,实在觉得阔气。祝自己在接下来的十二个月越来越幸福,祝自己生日蒙福。

Monday 23 January 2023

兔年

 


感谢老妹大老远从悉尼飞过来陪我过年,让我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新年。

我第一次在外国待客,感谢大家的配合,所有人都过得很开心。今年还第一次获得外币红包。

今年是妈妈和哥哥的本命年,祝愿他们有新的突破!

话说回来,今年是我人生庆祝时间最短的农历新年,只能拿一天假而已。之前还以为开始当医生后什么假都别想请了,但感谢神我实习两年和往后的一年都有假期过新年!

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Tuesday 17 January 2023

爱情

有时真的会觉得越老越不憧憬爱情。尤其来到这里之后,看见许多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夫妻关系却糟糕到令人咋舌。相比之下,还是亚洲人的家庭观念佳。大家有什么不愉快,吵吵闹闹也不会搞得像世界大战。最多可能有前妻或前夫插上一脚,把戏演得热烈。

澳洲人呢,身旁那位男士我称呼为她的丈夫,她的女人们不高兴,说那只是她的男朋友。如果他承认她是他的妻子,那你还得问是哪一任?第一、第二还是第三?后来我长了一智,干脆统统都称呼为伴侣,你可怪不得我乱称呼。如果他们的女人们说这是她的姐姐或妹妹,也得搞清楚是他的女儿还是她的女儿?他的女儿未必是她的女儿喔。还有一个,说和前妻分居了,但他们都很疼爱一起生的子女。口口声声说是前妻,聊着聊着却说其实这三十年来他们没有结过婚。一个字,绝!

我可以理解澳洲人的许多观念都和我们不一样。有些观念前卫开放,可以为社会带来进步。可是有一些观念我就不苟同。想了想,也许他们和我们的观念都各有利弊,也似乎无法切割。我的意思是,他们之所以可以有开放和谐进步的社会,也是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贯彻开放自由的理念。这也包括同性、女权等等的课题。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年近七十,仍然在追求及享受他们的爱情。这是他们奔放的人生哲学。就算家庭关系一团乱,没人去阻止个人应有的人权。反观,我们多受儒家和父权的笼罩,虽然大多数时候家庭和谐,但社会无法拥有突破性的大跃进。

*
感谢自己飘洋过海来到这里,遇见不同的人。

一年前在古晋有一个过客,一年后在这里过客依旧。就是因为有了上一个过客,才可以看清身边的人谁是过客。原本还以为可以继续观测,结果一切有了答案。

说真的,我并没有很受伤害,也没有怨恨。我似乎可以理解另一个性格和自己相似的人的思考模式。也许可以这样说,那是一种不愿意失去一份友情的贪婪。一个可以和你愉快相处的人,但你已经决定只能当朋友,却又害怕万一划清了界限,连朋友都做不成。后来你决定和另一个应该已经认识一段时间的人交往,心里才开始纠结。

我也庆幸自己在更认识你之后,已经晓得我理想中的伴侣不是你。虽然有时你很可爱,但说难听一些你很不稳重。上一个过客,我就是看在她比我年长七个月,以为思想上会很成熟。就不说是谁在惹谁好了,结局是我又糊涂了。

来到了这里,好生活,我学会真的爱自己。只有完整的爱自己之后,才有余力去爱另一个人。

Sunday 15 January 2023

加班的课题

其实踏入新的一年,我是忙碌的。由于有一位同事因为在外地获得新的职位而提早离职,我们的工作量因此增加。我们几乎天天都加班。我觉得很劳累,好像回到大马工作一样。可是,加班也好我的工时也没像在大马时的多,难道我的身体开始习惯这里的节奏了吗?

在大马,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即便是这样,我也坚持把工作做完才回家。刚来到这里时,我也秉着我这样的工作态度。虽然这里的风气是下班了就交班回家,或者隔日在回来继续做,但我始终觉得不妥。我认为我加班有加班费啊,而且我又不是故意的。

直到我来到了精神科,我晓得老板其实不提倡加班,因此同事们都把少报加班时间。这让我有一点反感,因为全世界的医疗体系都在崩溃,我也不是故意要加班讨更多薪金。所以呢,我发现我越来越不情愿在医院多呆。我渐渐地学会把做不完的工推到隔天,导致周末时真的被迫加班处理

我能够明白身为领导人,我希望员工能在工时内完成所有工作,这是效率的问题。有加班费,可能心理上会造成大家拖延事项,但没有加班费又不太人道。

我反省自己在大马和在这里工作的心态。为何在没有津贴的情况我会愿意留下来加班,而在这里有津贴的情况下不愿意留呢?我想首先是对医师这份工作的认知。我一向来都认为在病房工作的医生没有所谓的“工时”或“早九晚五”。这是因为病人恶化的时间不局限在我们上班的八小时内。要当医生,就要有病人至上的准备。可是,在这里,个人的生活还是最重要的。这也有好处,就是医生不会过劳。

目前的情况是,我不是很高兴现在的老板不情愿付加班费,所以我尽量在上班时间处理完所有事项,也不要少上报我应得的工资。我也能了解在其他国家其他领域工作的朋友,没日没夜的工作也没有我现在的“福利”。我好奇日后一周四个工作天的制度行得通吗?

Sunday 8 January 2023

迎新2023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细细思考并写下新年的目标。一来是我忙着生活,二来是我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好像没有必要有新期望。

这新的一年一开场,我就有几个值得感恩的见证。为首的是我获得一份新的职位,让我迈向精神科医生的目标更进一步。我是如何得到这一个职位的,说来真的是神的看顾和恩宠。

在这里,每年的年中,每位医生都会开始申请隔一年的工作。因此,大家都有机会去寻找更佳的工作机会。若想继续留在这家医院,也必须重新投入申请。我是去年八月来这里工作的,合约是两年。如果我想要申请目前获得的这个职位,则必须等到今年年中了。

然而,感谢神的眷顾,我在和科主任做评估时提出有想要往精神科走的医院后,科主任主动帮助我牵线。原本统管”小医生“的部门的员工说我因为还没在澳洲行医期满一年,不符合申请资格。后来,那部门的主任说其实我有资格申请。负责招收新人的精神专科医师说会在新年为我安排面试。后来,她竟然对我说面试也免了,直接把职位给我。

这一切对我来说真的是神奇妙的工作。希望这一年里,我能够继续借着神的恩典,过得更加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