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我今年的生活可以很愉快,却不幸遇上了糟糕屋友。现在我每天回家都战战兢,不能好好放松心情。
坏屋友约了好屋友出门吃饭,还指责我对她态度恶劣,让她的精神受到影响。好屋友尝试为我辩护,但坏屋友智力有限,始终无法理解。
累。这就是人生。
今天我在《经济学人》读到关于英国的国民保健署的报道,内容主要探讨这个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医疗制度,在后疫情的年代如何衰退。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过它偶尔还是会出现在头条里。英国人必须等上好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治疗。许多病人也不幸在等待入院的过程中死亡。英国政治人物都在想尽办法力挽狂澜,保障国民的健康。我个人对国民保健署不是很了解,所知道的也是从刊物上读到的。基本上它和马来西亚的制度是相似的,主要靠国家税收来运作。当英国人需要医疗服务时,他们是不必缴费的。
近年来,政府给予保健署的预算,减少了基础医疗诊所而增加医院的开支。换句话说,更多的金钱花在医院里治疗病患而不是在社区里。显然的,这一套模式在现今已经不适用,因为在发展中及先进国,慢性病的比例随着人民的寿命一起增加。此外,让病人滞留在病房里的原因,也是因为在社区缺乏照料者和支配的制度。
目前在澳洲也是有类似的问题。人口老化需要一个崭新的制度来解决医疗的问题。未来的医疗体系要着重在基础初级照护,尽量避免大众涌向医院治疗。除此之外,各界也要更努力地提升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的病发率。前者可以依靠知识分子的脑汁,后者唯有靠教育和个人本身的醒觉。
当医学知识越来越普及,人人都乐于自己当医生;但大家能否善于利用所知,真正做到利己的境界,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