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December 2018

201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在一年将要结束之际,我当然要来个年终反思。回顾这一年,我年初的新年十大目标只填了八项。八项里完成了四项,算是不错了?为明年拟定的十大目标,我写得更具体一些,希望能够全部达成。之前写下来的,我都没有定时检视,造成目标难以达成。这次,我决定每个月都看看自己的进度。

今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除了大选变天,就是我外婆逝世了。当然,也有许多事值得我感恩。看了堂哥的一年总结,他出了四本书,办刊物及出国演讲等等,却说今年没做了什么事,明年要继续完成未成的事。我想堂哥如果不是太谦虚,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明年呢,我也想把时间管理得更加严谨,不要浪费青春。

不知道为什么,我今年没有对新年倒数有什么期望。可是,我又不想就这样浪费我最后一个可以庆祝的元旦。明年底的元旦应该会在病房度过。

今年的最后一个周末,让我再想想要怎么过吧。

Tuesday, 25 December 2018

圣诞快乐

我突然想起中学过圣诞的那些年。说是那些年,其实我脑海里记忆清晰的那个圣诞只是初中二那年。那时候,我的父母已决定举家回北海,我们应该是元旦前后就要离开八打灵了。大家都知道,在家乡以外的地方过节庆是件很沮丧的事。那一年的平安夜是很寂静忧伤的。我允许自己沉浸在那股夜晚的惆怅中,只差一点雪花。我凝视窗外的夜景,让自己的心灵享受着抑郁带来的应节气氛。此后,我觉得这样子度过平安夜很不错。我会选择陶醉在万籁俱寂中,让自己被孤单吞噬。我会观赏温馨的圣诞电影,任由悲哀划破寂静。我会守夜,在午夜时分倾听自己心中的教堂钟声。

我也渐渐地领悟,内心的世界是可以自己塑造的。我深深喜欢在圣诞前夕过个自己凄凉的夜晚。

可是我发现,最近几年我都没法过上这样孤单的平安夜。有几年是在阿菁家的聚会度过的。今年,家里提前大扫除使得我忘了应该安静地度过这个夜晚。

小时候,我记得我们都会到舅舅家吃圣诞大餐。有个时期我们没有大餐吃,那是因为舅母在年终都会回到她老家纽卡索去。自从她父母过世后,我们家渐渐有了吃圣诞大餐的“新传统”。

前两年,为了配合行动不便的外婆,圣诞大餐都是在外婆家举办。今年,我们又回到舅舅位于槟岛的家。舅舅一家精心预备的正宗英式圣诞餐成了我对圣诞节的新盼望。真正的西餐,还是由西方人亲自弄的味道好。从正餐到甜品,无处可挑剔。

我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放假吃大餐!





Monday, 17 December 2018

念妳

我以为,我和宝贝一起一路走到今天,彼此已经很熟悉对方,不会和那些刚情窦初开的恋人一样轰轰烈烈。我自认对感情的“级别”以很高(哈哈哈),毕竟我也经历了不少,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会。自己也形成一套对爱情的理论。这当中有些论点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关于爱情这个题材,曾和我深刻讨论的只有寥寥几人,而与我同处于同一“频道”和“级别”的只有婷嘉一人。

我们的远距离恋爱,就只在压力大时才显得彼此很遥远。当大家需要那一点点的触摸时,沮丧的是见到、听到却碰不着在另一个时区的对方。

我们可以长时间不联络,各自忙各自的。不能每时每刻分享生活,我们也许错过了彼此一些的生活片段,但这就是远距离的残酷。残酷再残酷,这些年来也不再如当年残酷了。

可是,我坚信我们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平常。时间筛走的是激情,留下的是温情。今天我想告诉妳,我偶尔在生活时,脑里会闪过妳。有时是妳的名字,有时是妳的面容,有时是妳的影子。

我,想念妳了。

Sunday, 16 December 2018

2018年所读的书

每一年年底,我都会拿起舅舅送我的大金冷气公司的笔记本,着手策划新一年的十大目标。我每一年其中一件“大事”就是要阅读十本书,最好是各个语文都涉略。打从我有这个习惯起,没有一年我是读了整整十本书的。

也许是今年年头在台北国际书展和我堂哥碰面时所受到的刺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目标达成。我也做到了!当时见面后不久,堂哥便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庆幸的是,我放假都有看书的习惯,所以能够说出答案。他继续说,要我除了医学以外的书,还要多看其他书,什么类别都没关系,就是一定要多看。理由是:和笨蛋说话很辛苦。当下觉得这句话很幽默,却带点傲慢。堂哥可是看非常多书的,一个月有六七本。这和我一年十本,我望尘莫及也。

受到这句话的鼓励,我决定把看书当一回事。虽然我也爱阅读,但是就没有那股劲。在今年的下半年,遇到了一些人事物,终于深刻体会“和笨蛋说话很辛苦”这句话。这使得我努力不让自己成为笨蛋。再后来,我又领悟这句话用来鞭策自己就行,不要真把别人当笨蛋。后来的后来,我发现不可一味追求数量,更要认真看和消化书的内容,这样看了不等于白看。

以下是我今年所看的书:

1. The Romans by Kathryn Welch
2. The Da Vinci Code by Dan Brown
3. Angel & Demons by Dan Brown
4. The Rule of Four by Ian Caldwell and Dustin Thomason
5. Nancy Drew's Graphic Novels
6. Breaking the Da Vinci Code by Darrell Bock
7. Manners & Customs of Bible Lands by Fred H Wight
8.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 丁墨
9. Tales from the Monastery by Alex Tang
10. The Great Gatsby by F. Scott Fitzgerald

这些都是我今年完全读完的书,那些没有读完的书我都不列入。这当中有些小说是重读的。青春时期和现在重读,别有一番滋味。明年,我要读更多的书,并尝试写篇读后感。

Thursday, 6 December 2018

忆外婆

“外婆已经在天堂住了一个月了。”

我的外婆,姓梁名女凤。直到这一刻,我才发现其实我对外婆的身世介绍就只有这么一句话。我最爱的外婆,我竟然对她的生平不甚了解。

据我所知打从我呱呱坠地,回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被接送至外婆的屋檐下。对外婆的最初印象无可追溯,因为她在我的人生早已存在,就像空气和水和周遭的一切,好像都是以生俱来的。

我六岁以前的外婆,还戴着一头乌黑的极短发。那时候,我们傍晚五点中,一定在清洁海边报到。我们散步也好,骑三轮车也罢,外婆和阿姨总是牵着我。一只又一只的风筝,一座又一座的沙堡,耳边已忘了外婆的嗓音,眼前却看见外婆的笑颜。

大家都认为外婆最疼爱我,但她是打过我的。虽然我自认小时候特别懂事,但也有调皮的时候。那是白天的外婆家,不只只有我一人。几个年龄相仿的表兄妹在一起,大吵大闹肯定是免不了的。记忆中,外婆都爱拿电蚊拍打我。我其实是害怕那微微的触电感。听外婆说,我上小学以前曾经受不了表姐的哭闹,而到厨房拿了一个平底锅想要砸表姐。外婆也不得使出电蚊拍我才罢休。

上了小学,即便搬回父母的身边,也每天会见到外婆。我就读一年级的时候,校服都是外婆清洗和熨烫的。至于校鞋,那时我很不解为什么别人的校鞋快到周末时都变得灰灰的。原来,外婆每天都轮番亲手洗刷我的两双校鞋,让我每日都有洁白的校鞋穿。后来,我妈好像特意叮嘱外婆不必如此辛劳。

关于外婆有个传说——她曾经是校长。不知这个传说是何时开始的。小时候我们这些孙子们对此又敬又畏。敬,是因为我们的外婆竟然曾是校长,那好比我们小学的校长,总让人恭恭敬敬。畏,自然是出于对老师这一类人物的惧怕了。我曾好几次向外婆求证,想知道她到底是那间学校的校长,会不会是北海光华小学的。每一次,外婆给我的答复都是模模糊糊的。我还跑到学校礼堂考察,因为礼堂墙上有个刻着历任校长的铜板。外婆的名字不在上面,我便自己幻想在她那个年代学校的情景,校舍应该非常简陋,可能就只有一个小板屋。我猜想,家里有两个舅舅考获英国大学博士学位,外婆曾是校长准没错。

当我渐渐长大,发现外婆并不识字,这个传说不攻自破。虽然如此,这件事没有影响我们对外婆的爱戴。这件事也成为我们日后的趣事,忆起来都让大家笑哈哈。

我们一家搬离北海两年后重返旧地,我突然发现我比外婆高了许多。然而,她唯一的改变是发白的头发。我和外婆的交流没有改变,我对她说的依然是嘘寒问暖的话。她对我说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叮咛:晚上别出门,不要翻墙入屋,不要去爬山涉水,别做危险的事,不要骑摩托车,不要乘坐摩托车 …… 有时,外婆会重复告诉我阿姨上午念给她听的新闻。外婆的祈祷也都是一样的,直到我上了大学还是祷告我考第一名。这些话,我上一次听是今年四月。

在大学时,由于回家的次数少了,所以每当假期我都会一直待在外婆家。那时外婆已用轮椅代步,我们却都不惜劳苦地带着她到处游玩。外婆其实喜欢出游,但近年来由于行动不便她没办法常常外出。每次陪伴她时,我也把握时机和她多聊些。话题一开,外婆便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一些陈年往事。有些事,她也记不清楚了。

今年四月,在我飞往墨尔本前,我惯例地陪伴外婆。那一刻我知道我下次见到她会是四个月后,心底期望她能够保持当前健康的身体。我们谈什么我已忘记,但我却不晓得那将会是我们最后有意义的对谈。七月,在赶往回国的班机上,我哭了。我有上万个思绪,往事和当下相互交织,我不敢想象明天。我已做好了准备,我已经历了失去至亲的痛。我后悔今年没有回国过农历新年,我还以为我可以明年再陪外婆吃团圆饭。我曾一直盼望结业后那半年的时间,还以为我可以有时间陪外婆再到处吃风。外婆也都一直期盼我回家。

后来外婆意外的好转,我一切的悔意有弥补的机会。我结业后回到家的第二天,我陪她一整天。她依然地疲惫昏沉,我和她说话也不懂她有没有听懂。大半年没听她唠叨,我有点伤感,但坚信她在缓缓地恢复中。过两天,我一如既往地抵达外婆家,获知她在十分钟前离世。我没有哀嚎,也没有遗憾。把着她的动脉,看着没有起伏的胸口,我没想过我职业生涯第一个宣布死亡(非正式)的人会是我外婆。

外婆过世一个月,我没有确实地哭泣过。有几个晚上,我梦见外婆,也因想念她而让眼泪弄湿了枕头。悔意,仍然是悔意。感谢外婆让我们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做心理准备。我能够接受她的离世,却不能接受她在我离她最远最久的时候感染肺炎。我还等着她看我毕业,我还等着她看我结婚,我还等着她抱我孩子。原来哭不出的痛,是最深的。

舅舅随口说说的那句话,使我忆起我最爱的外婆。

Sunday, 18 November 2018

再见医学院

终于离开了医学院。

曾经,无数个夜里,都有这个念头。

而这个念头,拖了再拖,终于在两个星期前实现了。

医学院最终给我留下的记忆,没有不舍,没有感慨,好像有一点遗憾。目前,我还整理不出我离开医学院的情绪。隐隐约约,我内心深处有阵痛。那是收了快两年的痛吧,我觉得应该随着医学院的日子结束了。

当然,我感谢身边有许多好友,一路陪伴我这五年的旅程。五年里,有许多欢乐的回忆,有许多让人成长的事。可是,医学院的五年和中学五年,毕业时的感受却有所不同。是不是长大了对情感迟钝,还是毕业后所要面对的不同。中学后的那段日子,青春绽放,对未来充满憧憬。现在,在我眼前的是艰难的事业。

有时,我会觉得我太早结业了。我觉得我还没准备好。然而,我们这一行的,不是能靠在象牙塔成就事业,自身的技术都是在职场上磨练出来的。医学院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展开这一个旅途。

从此不会再入医学院,我的行医生涯即将开始。

Saturday, 6 October 2018

初中一的同学们

昨晚终于和十年不见的初一同学会面了。自从那一年突然消失后,虽然曾经和他们传简讯交流,却不曾再见面。我曾以为我是不太可能会从北海再到古来和他们聚会,没想到多年后我会到新山政府医院见习三年。

和他们之间再次最近距离接触是我医学院第二年时,在雪邦一家餐厅遇见了王健凯。那时我觉得这人很面善,却也没有多想,直到当天回家后他私讯向我确定我也在那家餐厅。他说我模样没变,他一眼就认出了。

大三时来到了新山,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所以没有急于把大家约出来。待年终我和大家联络时我当年的死党张维信却将要远赴法国留学所以就搁置了。去年,我虽然有了车子,但大家都在忙,没办法出来。上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我将要离开,便有了这次的聚会。

王健凯帮我约了张维信和马嘉诚。我抵达聚会地点时突然被莫名的尴尬侵袭,还好这种感觉维持不久。当年的不告而别,大家都想知道我初一以后怎么样了。我叙述完他们称为“崎岖曲折”的故事后,轮到我一一“面试”他们三个。他们说我对当年的记忆良好,大多数同学和老师的名字都记得。令我惊讶的是在我还没抵达前嘉诚早就计划要换第二个地点“续摊”,原来大家都真心不觉得整个聚会可能会以尴尬收场,毕竟我们十年没见,这次可以说是重新认识大家。

谈话间,我脑海里不断地在反思,十年岁月可以带来的变化实在不小。大家十年里的人生都往不同方向发展。虽然我只和他们同窗一年,但我们的谈话内容不会让我觉得我是个圈外人。不知是他们刻意不提我不认识的人,或则我们聊的东西都鲜少牵涉求学生涯。另一点是,我发现大家和我别的圈子的说话用词有差异,有一点点像是在和台湾或中国人沟通。我很想想象如果我当初没有离开,我的人生目前会如何。可是,有种精神力量抑制了我往这方面想。毕竟,人生没有如果。而我的人生有太多的转捩点可以放个如果。如果我小六后直升北海钟灵,如果我继续留在宽中,如果我成功移民澳洲,如果我初二后留在吉隆坡,如果我出国留学念别的科系。由此看来,我的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将来我可以写以此为蓝本的平行时空小说。

聚会后,我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把大家约出来见面。能够再次和大家联谊,我深感好朋友又多了一群。原来,我们的友谊在我离开时定格了。

Sunday, 30 September 2018

关于友情


我有好几个星期没有更新部落格了,总括起来原因有三个。列为榜首的当然是懒散。之前一直鞭策自己每周更新一篇,因事故停止一个星期后却没有继续这个习惯。由此看来,要培养好习惯要有强大的毅力,不只是克服“起头难”而已,还有努力维持下去。

第二个借口就是住处没有网络。这几个月,我都是呆在学院查找资料及做作业的。可恶的是,学院的电脑无法使用中文输入,所以也就不能利用学院的网络更新部落格。

第三个借口是周末都一直和朋友出门,哪有时间自由活动。其实,我个人有时偏爱独处看看书,慵懒地过一个下午。可是,在大家都即将毕业的当儿,我真的是身不由己地被拖出门。
除了这个因素,我觉得我身边朋友的伴侣都暂时不在身边,他们只好紧紧地抓住我。

最近我又领悟了一个大道理。我对友情的体会又更上一层楼了。人虽然是群居的,但也不可以每天都黏在一起。好朋友亦是如此。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产生摩擦的机率越多。你会突然看你的好朋友不顺眼,会想不清为什么他/她会成为你的好朋友。情形严重时,大家还会吵架闹一闹。

那一天,没有苹果或榴莲击中我的头,我忽然茅塞顿开。如果情侣都可以吵吵闹闹,好朋友大吵一顿也没什么大不了。以后,但愿我不再纠结友情的为什么,只要大家珍惜彼此的陪伴就好。

此外,好朋友就像伴侣,最终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要记得再好再亲密的朋友都不是自己,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有可能让自己厌恶。

小学毕业至中学毕业至大学毕业,自己对好友的诠释和分量实在不一样。

Sunday, 2 September 2018

龟咯之旅


这一段日子,连续四个周末都是长假,真的是令人兴奋!上个周末我与宝贝到新加坡游玩,具体详情我下次再说。过去的半岛独立日周末,我们一行十人到离新山一小时多的渔村——龟咯度假。

还记得我上次说过,我们如果秉着在澳洲读书时每个周末都找地方去的精神,一定会发现我国本土有许多可以消遣探索的地方。

龟咯,这一个毗邻亚洲大陆最南端的渔村,我在两个星期前还不知道它的存在。当友人提出到那里过周末时,我还以为那里是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抵达目的地后,我才发现龟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虽然它是个渔村没错,但也可算是个度假胜地了。令我惊叹的是,这个地方已发展出自己的旅游业体系。

龟咯有两个渔村,常住人口共有两千,全部都是华裔。全村所有的度假屋都是马币150一个人,无论你住哪一家基本的配套都相同。大多数的度假屋看起来都很新颖干净。基本的配套是两天一夜,旅费含六餐。由于度假屋可以容纳多人却没有小隔间,因此每团至少要十人才可接受报名。屋里都设有卡拉OK和麻将桌供旅客使用。两天的午餐都在村里的海鲜楼吃。晚餐呢,屋主为我们准备烧烤大餐。傍晚时分,我和谨学在村里散步探索,发现大家都在烧烤。

除了吃海鲜和在屋内通宵唱歌,此行的景点就是乘船到渔场和对面的龟咯岛。据网上资料,龟咯岛是由红树林组成,而且是全世界面积第二大的红树林。
总括而言,能和一群朋友在外头游玩住宿是一个很难忘、难得及非常棒的体验。我很庆幸能够在我国重温在澳洲时有一群朋友相伴的经历。当然,旅程结束前我们又相约下一次的旅行。

Sunday, 26 August 2018

沟通的问题?

长大了,我发现这些年所面对的问题,无论大大小小,似乎都可归咎于沟通不当。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察觉沟通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巧。很久很久以前我也说过,自己一直在努力改进的就是沟通这一块,却发现无论如何进步成熟了还是有进步成熟的空间。

此前我给自己的原则是,要有效的沟通就要完善地表达自己,让对方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是说不要刻意收起自己的情绪,生气就说生气,难过就说难过。可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不是如此。我的性格看起来开朗直接,但也讽刺无比。面对令自己难受生气的事情,我通常会以消极的手法抗议,英文叫做passive aggressive。在和宝贝的交往中都是这样,后来觉得这于事无补。平时我都难掩我不开心的脸,大家就知晓其中有问题。当宝贝或他人频频追问原由时,我又怕张开嘴就破口大骂,通常需要大家三番四请才说出来。后来呢,选择不直接了当地指名道姓是因为不要老是好像要争吵。我开始认为不是什么事说出来都是好事,有些芝麻小事忍着不说也无妨。可是,忍着忍着小事如雪球滚成了大事,最终爆发了结果还是一样。有时呢,忍一时的确风平浪静,但退下的那一步心有不甘。

当然,沟通是双向的,也有些时候心里纳闷对方的想法,想问清楚又觉得这样质问下去不好。

隔了一年,又有朋友远道而来,似乎应该不亦乐乎。朋友走了,也不是我送的。回顾一下,隐隐约约察觉朋友不为访我而来,那么为何而来更于我无关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走,我从头到尾一点头绪都没有。也许早就该看透这一点,朋友不愿私讯通知,已暗示此行无意造访。朋友到来的消息,我也只能说是“听说”而已。我也听说,这所谓的随性出游刚开始的想法是想趁宝贝出国深造前再聚一聚,但宝贝最终也没和她们见上一面。或许问题在于“随性”的出游,却“时间”无法配合。

Saturday, 11 August 2018

哈罗酷夏


那天从墨尔本飞抵槟城后只有一天的时间与家(佳)人相处,第二天便驱车南下新山了。

外婆的神志还没恢复,有时像是活在过去。看来上一次的大病对她的大脑有一定的伤害。我心里当然希望可以和外婆好好地再聊聊天,可是情况看起来不是很乐观。

回到马来西亚,我继续探讨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情愿热死,还是冻死。这一步的分析依然没达到结论,觉得在本地和在墨尔本的体肤感受是正好相反的。在墨尔本是冷得不想出门,晴天时在外散步却很不错;在新山是热得不想出门,阴天时在外的温度恰恰好。在墨尔本出门时很想跑进店面里取暖;在新山出门时很想跑进店面里乘凉。总之,两地的气候都很极端。我非常希望有一个地方常年是秋。关于上述的假设问题,我目前比较倾向选择墨尔本的气候。我其实从小就不喜欢热得满身是汗,在墨尔本虽然在外冻得手脚都受不了,但只要到了室内基本上都有暖气设备。反之,回到新山的政府医院病房里,气温依然如烤炉。然而对我而言,完美的情形是这样的:活在马来西亚却在私立医院工作。私立医院有冷气设备,午餐又不必踏出医院面对太阳。清晨天气还不是很热,傍晚下班天气已转凉。晚上也不必在寒冷的天气入眠。

回到新山医院的第一周,是我今年最繁忙的一周。每天早上八点到医院,直到傍晚才回家。或许是我前几个月在外漂流太悠闲了。离开了墨尔本亲戚的家,我需要时间适应自己打点生活起居。少了阿姨为我准备的丰盛三餐,我为我日后的饮食感到悲哀。下次到百货商场购物,我要尝试准备阿姨的超营养早餐。

Thursday, 2 August 2018

再见墨尔本

来日方长,我会回来这个地方的。

记忆是美好的,但人生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不管过去多么令人怀念,不管未来多么使人憧憬,只有把握眼前才是最实际的。我在小区里散步时,偶然领悟自己时而太过眷恋过往,时而却过度期待未来。晚上带着悔意入眠,早晨带着期许出门。

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当然想尽力到各个地方打卡。有时遇上坏天气,或策划失误,心情会失落。心中的遗憾有时很难放开,只能安慰自己说下次还有机会的。经过几次的旅行,我还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可以筹备得更完善。此外,一同出游的旅伴也很重要。

在向这个城市说再见的时刻,且让我回首一些照片。




我住的房子。


完美的双虹。


我见习的第二间医院。


观看澳洲足球赛。 


宽阔的视野。 


清晨开车往医院看见的美景。
du

偷了宝贝的鸭舌帽。


昨晚天空无云,我丢下收拾一半的行李,到屋外抬头观星。天蝎座正在天中央,我默默地注视那块星星集中地地方。后来表哥也出来看看。看着看着,我们突然一同大叫!有一颗流星划过了半空。就那么一秒,它就烧死自己了。我把头转向火星的方向继续看。不久,另一个又出现了,比上一颗短暂。我看着橘色的火星,心里有股冲动想把天文望远镜搬出来。虽然昨晚是火星最亮的一天,今天看起来也不错。不断地尝试把望远镜向火星对焦,我只能看见比较大一点的橘色球。以后我得存钱买一个更好的天文镜。我和表哥在后院呆到晚上十一点半,看来是无法再看见流星了,只好收工睡觉。噢对了,上个星期六凌晨我们还摸黑驱车上山看本世纪最长的日全食呢。表哥还曾于1986年在槟城看过哈雷彗星。庆幸表哥也热衷于天文,愿意陪我一起疯。

Sunday, 29 July 2018

在墨尔本的最后一周

转眼又要离开。很想接下去说“时光荏苒”之类的话,但其实我觉得时间并没有过得特别快,也许这里得生活步调比较慢。

可是,要离开之际才发现有很多地方没去探索却是真的。当初来到墨尔本,我抱着“我要呆很久”的心态,没有太多的计划。不,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策划。我连在谷歌地图搜索我远亲家的位置也懒得做,也完全不晓得墨尔本机场在哪里,离我住的地方多远。回想起来,这很荒谬,很不像我。至于墨尔本有什么好玩的更不用说了,我没有头绪。

我觉得我暂住亲戚的家,造成我衣食住行都不必自己劳心。结果是我少了很多机会自己了解这个城市。和朋友到市中心,我也是“随波逐流”跟着大队走。吃过哪家餐厅我也没有深刻的印象。我其实是在墨尔本郊区整整享受了一个的“田园生活”后才恍然大悟我是不是应该趁着周末到一些景点度假的。因此,大多的旅游照片是从那时开始拍的。

这里周末的旅行也让我反思了一些事情。譬如说,大家都疯狂地想到处去,为什么在马来西亚就没有这样的冲劲呢?有朋友说,这是因为我们都想着在这里的时间有限,要好好利用。有朋友说,马来西亚没有地方去。我觉得这不太对,也许景色没有比较优美,但是只要上网搜索一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去处的。

另一个朋友说,他在马来西亚的六周里也是几乎每个周末都出游的。我想了想,才发现其实自己也是。我在吉隆坡的六个星期,也趁着周末和宝贝去了波德申和适耕庄。那为什么我在新山呆了两年,之前在吉隆坡也呆了两年,这样的旅行却是少数呢?一来可能许多地方小时候都去过了,而更重大的原因是以前有考试压力,周末都在读书。今年很轻松,有精力到处玩。

所以,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也要秉着这股精神探索新山一带。

和年头离开台北相比,我比较舍不得墨尔本。尤其是这里形形色色的房子,更叫我舍不得,好想抱一栋回家。我会思念这片清净的土地的。

另一个问题是,我到底愿意被冻死,还是被热死?我两个选项都不要。马来西亚阴天的天气我喜欢,墨尔本放晴无风的冬天我喜欢。一想起我在十七摄氏度下会冒汗,在三十几度下我的皮肤会融化。而让我的心融化的,是回家的温暖。

Thursday, 19 July 2018

匆匆回国一趟,让我的身心灵招架不住。

身,要在短时间内坐两趟八小时的飞机,是劳累的。

心,紧张和担忧家里的状况,是抽痛的。

灵,突然之间的变化,是空虚的。

是不是长越大了,就失去当年的弹性。也许情况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总而言之,我上个星期的规划全被扰乱了。我表面上是作出了该有的应对,内心却好像心有不甘。

是不是钱的问题?是不是不甘呆在墨尔本的时间缩短了?

那时候,我有十万个为什么。

不过,最终我还是很感恩外婆逃过了一劫。

Friday, 6 July 2018

冬季的反思

“你有一双全澳洲最冷的手。”

一位病人每次见到我都这么说。我说我来自马来西亚,还适应不了冷天气。其实我本来就手脚冰冷,那说词只是个借口来掩饰捏着针孔的指尖。虽然我在抽血技巧上逐渐进步,但每一次难免会紧张。

冬季,犹如我冰冷的手。

或者,我冰冷的手犹如冬季。

在这里的两个多月,我似乎已渐渐适应冷天气。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发现我比较可以忍受那刺骨的风。十摄氏度以上我都没问题。我昨晚还没开暖气睡觉呢。在小区里散步,我不把冰冷的手藏在手套及口袋里,而是任由冷风再冻一冻。我还有多少时日能让风这样肆虐?在小区里随意游荡并迷一迷路,也成为了我的新消遣。我还有多少时日能让路引领脚步?

我边走边看房子边想人生。想得最多的是我要不要留下来。我打从心底离不开家乡,但这里的环境有种牵引力。人亲切得我偶尔会觉得烦。大家实在太友善了。在医院里每时每刻都被这种充满善意的氛围围绕,抱歉,来自马来西亚的我不习惯。即使我从小培养了基本礼貌,在这里我必须更加注意礼貌。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亲切,有时这很累人。或许更准确的说是要富有情感地回应他人,不要不闻不问,不要冷漠无情。

除此之外,墨尔本的社会也很多元。从某种层面来说,除了原住民以外,大家都是这片土地的外来者。也许是这个缘故,大家会相互尊重。我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时时都在交流。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逐渐相互了解融合,把偶尔的种族歧视搁置一旁,大家大致上都不会因文化差异排挤他人。令我惊讶的是公路旁的液晶体告示牌还会有中文字。看来当局是以公路使用者的安全为上,而不是什么官方语言。

说到公路,我之前决定不要再开车了。可是,这个决定很艰难。其一,我没收到罚单,所以我还是抱着不会遇到老虎的心态上山。其二,开车真的方便许多。我的亲戚又回国度假了,把车钥匙给了我。因此,担忧被摄录机逮到的烦恼又重新占据我的思绪。你或许好奇,奉公守法不就行了么?对我来说事情不简单。由于这里的交通灯没有倒数计时表,我最害怕绿灯转黄的那刹那。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必须决定我该及时刹车或趁还没转红之际跨过路口。假如我猛踩油门,路口的摄像机也会逮超速。背着巨额罚款的压力,这个复杂的算计让我的大脑无法负荷。

白天的冬季让人可以在外不流汗。夜晚的冬季则把我从梦中冻醒。我最不喜欢早上起床时的寒冷。起床了,手脚是冷的、盘碗是冷的、连衣服都是冷的。这时我最想念家乡,也更坚定地要回家。

Tuesday, 26 June 2018

求学生涯最后一个假期

我想了想,过去的三个星期应该是我求学生涯最后一次假期了吧。再过十八周,我将从医学院毕业。虽然可能要至少半年才有工作,但我觉得毕业后的那段时间应该算是失业而不是假期。换句话说,这是我最后一个“正式”的假期。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也没有一个假期可以堪比这一次的“充实”。三个星期里,每一天都是在度假旅行,海陆空都跑透透。人生还有多少机会可以如此地挥霍时间?开课的第二天,我还请了假开车送宝贝去机场。我也需要多一天的时间收拾心情。

旅行的过程中,我发现令人心情更加愉悦的一点是看着其他人都在上班,我却逍遥自在。这看似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感受,其实只是自己内心深处害怕以后工作繁忙没有休假的反映。昨天在医院里,实习医生就问我是否想继续当学生十年。对,学生没有薪金,但是连同责任一起没有。

送了宝贝到机场,我突然觉得自己对墨尔本机场熟悉了。自己第一次抵达、去新西兰前过一夜、从新西兰回来的晚上,一幕幕都在眼前瞬间闪过。我知道,六周后我将再一次回到机场,然后无限期的离开。

送走了人心情难免低落。回到家,我不禁一如既往感叹时间的无情。五月底假期开始时看着日历上写着的行程是多么的兴奋,然后拿着行李奔波时便忘了何月何日,旅途结束了才发现七月要来了。这几年,和宝贝道别的地点不是在无人的街,都是在热闹的机场。我想未来几年还是一样。在机场是不能说再见的,因为离开的那方总会被登机的手续搞得神经兮兮。

一口气吐露了负面的情绪,是时候说说一些正面的事。这一次的旅行,我和宝贝创下了人生搭乘火车最久的纪录——近十三个小时。那是从墨尔本到悉尼的铁路。我们特地选择了晚上的班次,真不晓得白天的乘客是如何在火车上熬那么长时间的。

在新西兰十天,我们有了许多有深度的谈话。旅途中,能够有好伴侣相陪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相互分享心得并帮忙照相。我之前在台北独自一人走走,看见好事物要找个人说都没有。有个好旅伴,是完美假期的必要条件。

我发现我喜欢看房子,尤其是在澳洲和新西兰的房子。这里的房子不是由发展商建成后卖的,大家都是买地自己建,所以各个形色不同。在小区里散步,我都注意看各家的规划和庭院的设计,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喜欢现代化的设计,却也眷念旧欧式的优雅。每次走在路上,都好希望自己能有一所房子。如果日后经济能力许可,我还要多几套,一年里在不同的地方居住。人是喜新厌旧的,再舒适的房子住久了也想换。有几间屋子的话,偶尔住进度个周末可常保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我也深刻体会堂哥告诉我的一句话:和笨蛋说话很辛苦。虽然乍听之下这句话很不可一世,但遇见少了常识的人后就觉得一点都没错。我得多用功看书并多到世界走走,充实自己的人生。这一次旅行我并没有做足功课,但景点放置的资讯台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多年前我曾在报纸上读过在新西兰有一条全世界最陡的街,那时我还说有谁那么闲空专程到那里看街道,结果我就随着旅行团误打误撞见证了这个世界纪录。

我和新西兰有个约定,那就是一定要回去滑雪和看星空。在那里的晚上,我看见了我人生中最多星星的夜空,还有那迷人的银河。我认出了我人生第二及第三个星座:南方十字座和人马座,我还用肉眼看见木星。在我国市区只可认出猎户座的腰带。可惜的是当晚到高地里的观星团已经报满,我和电脑壁纸里的满天星空擦肩而过。我相信来日方长,有许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至我未来的旅行:星空灿烂,足迹遍地。

Wednesday, 30 May 2018

The Grampians


原来袋鼠比我想象得要凶狠多


大家来张合照


在野外看着连绵山脊吃冷冷的午餐


猜猜哪一个是我


我觉得我看起来很帅


谨学竟然想推我下山


大家跳个舞吧


爬山是很累的活动



Thursday, 24 May 2018

空房计

亲戚一家到马拉西亚旅行去了,留我一人驻守他们的房子。

回到家,太寂静了。表舅妈为我准备了几天的膳食,全都冷藏在冰箱里。如果没有那些食物,若要我自己下厨我恐怕无能为力。非常感谢表舅妈的贴心。

偶尔,我会害怕寂寞。周一至周五我呆在家的时间不长,可到了周末我恐怕会被寂寞窒息。庆幸的是这个周末我将和一群友人到郊外住宿一晚,也算是避免了在一间空房子悲剧的上演。

有时一觉醒来天是灰的,日子却依旧必须照常过。

Sunday, 20 May 2018

在墨尔本开车

今天我决定了,我会尽量避免在墨尔本开车。

很抱歉,如果你以为我要分享在墨尔本开车的乐趣。

或许我应该从头说起。第一次在墨尔本开车,是我飞抵机场四个小时后。我在飞机上只睡了两个小时,那一天的做为全是靠体内的肾上腺素维持的。把行李放在表舅家后,表舅妈便说要带我去超市购买必需品。刚出家门,她便率性地把车钥匙给我,说我应该开始练习在墨尔本开车,以便日后可以自行开车出游。我当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我开的是表哥的车,因为只有他的车是自动档。

第一次开车的感觉很好,小区里的车流量不多,超市和住家的距离也不远。表舅妈只是简单地叮咛要注意车速,和万万不可闯交通灯。此后,在小区里开短距离的路程我都没问题,况且表舅妈或表哥都会在旁。

前个星期五晚上,表哥原本打算要送我到和捏你见面的地点。出门前,表舅妈却说就让我独自开车去就行了。因此,我便在墨尔本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开车出门了。虽然我必须一边看手机导航一边开车,但我逐渐发现那不是最困难的事。我老早在很多年前就听闻在澳洲不守交通规则的惨痛后果,但我都认为那是自己找的麻烦。在异国的公路上奔驰,我初次体会开车的压力。公路旁时时都有显示时速的告示牌,背着避免被罚三百澳币的沉重压力,我必须时时刻刻地注意告示牌和我的时速。同是一条路,最高时速却会有变化,一不留神就会超速。虽然不是每个路段都有摄速相机,但是最安全的做法当然是不要冒险。第二点是交通灯的问题,在如此先进的城市我还没看见有倒数计时的交通灯。眼前还有一段距离,该加速或减速是搞得我精神紧绷的另一个因素。不过,据我所观察,交通灯由黄转红的时间较长一些。

那一天,由于路程不远,只有十五分钟的车程,我的压力也不太大,回家后精神还好。上个星期五晚上,我开车到较远的地方和米雪吃晚餐。回家后我可承受不了,由于有时我会不经意地超速,尤其是在下坡路段,我惶恐在那几秒间是否会被相机逮着。今天早上,我为了贪图便利而选择开车去教堂。在另一个小区里,对我而言交通状况非常混乱,在加上我在住宅区里的单车道尽力维持时速50公里时,车后却紧紧尾随着许多车辆。我用尽意志力抵抗加速的压力,感觉确时如同绞尽脑汁。表舅告诉我说,交警通常会躲在普通汽车里偷偷摄录双向任何违规的车辆。这让我好奇,他们怎么就不怕被罚款呢?

表舅和表舅妈都了解我在这里开车的压力,他们也曾被开过罚单。捏你也说她有同感。我很感恩他们信任我并愿意让我开车,但是我不愿他们为我承担罚款和驾照处分。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要避免被开罚单的方法只有不开车。这做法看似很偏激,但我只会在这里呆三个月,我没有必要去承受额外的精神压力。

我祈祷在来临的两周,信箱里不会有来自交通部的信函。

Sunday, 13 May 2018

母亲节

今年的母亲节,刚好是513。其实那也没什么,只是一段历史。希望联盟在五月九日第十四届全国大选获得胜利后,人民似乎对未来充满希望。大家都称赞林冠英所回答的那句话:“我不是华人,我是马来西亚人。”这句话体现了大家思想上已经开始转变,不再以种族定义自己。

来到了墨尔本,这个充斥着各种不同文化的地方,我渐渐发现,大家都不以种族来标识别人。虽然大家会讨论不同的文化,但不会为他人挂上种族标签。

反而我自己,好像对种族比较敏感。我不会歧视个别种族,但会不自主在脑海里尝试鉴定眼前是来自哪里的人。遇到华人会觉得亲切,遇到本国来的更不用说了。最近才发现,我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在这个国家,人就是人,就这样简单。他们对我的背景不太感兴趣,只要我把事情做好。我的待遇也不会比他人差。他们脑里真正是否和行为一致,我不好说,总之当大家在一块时话题很少涉及原国籍和种族。

我是在时时标签他族的社会环境成长的,只有自己能够改变思想,并打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在遥远的国度见面,两头之间的距离也远了些。其实那是为了贴阿菁的头像。

Thursday, 3 May 2018

日记

那一年,我只身搭飞机前往英国旅行。手里,有一本记事本。那个年纪的我最疯狂,虽然并不是独自旅游,却也是一次冒险。我当时最晓得,记忆不是永久的,因此决定在旅行的时候每天都写一篇日记。这好让将来我的头脑背叛我时,我还有一个手写的拷贝。我不想用电脑打字,因为手写的字存有余温。旅行也是种奔波,所以有许多时候我的日记是补写的。

几个月前我到了台北,也带了一个小本。我心里很想把每天的事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后来觉得太过累赘。我开始只记下自己的心情感受,因为心情感受好像日落的云彩,只挂在天边那一刹那,第二天也不再一样。可很多时候,心情太过复杂,时间太过匆促,我无法全部倾诉于那薄薄的纸上。我想,那算不上是日记了,只可说是一段文字。

来到了墨尔本,我将在这里呆上近四个月。如果要每天写一篇日记,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周一到周五的事有时不会有差异。或许,我应该选择另外的方式来保存记忆。照片是不错的选择,再加上一段文字,就不至于冗繁,又显得有诗意。

记忆本来就不是一大堆无聊的流水账。一张漂亮的照片配上一段美丽的文字,这就是记忆。




下午一点半,第一次从医院步行回家。头顶没有艳阳,脸上没有冷风,步步悠悠闲闲。

Thursday, 26 April 2018

在墨尔本的第一周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飞机在机场顺利降落。我的心揪了一下:阔别十年,我再次踏上这一个“岛”。这一次不是在位于西部的柏斯,而是东南部的墨尔本。那一段记忆,还会在我心里存档许久。

步出机场,天空很蓝。看着那一片天,我仿佛可以感受到天底下这片土地的辽阔。这个国家的确有其特色。这和台北不一样,我对台北的第一印象是它和槟城很相似。

庆幸的是,机场外有人接送。在异乡有亲朋戚友,是非常幸福的事。这一点,我三个月前在台北就有深刻的体会。那时过年也是孤零零一人。如今在墨尔本,我实在太幸福了。

之前我还担心寄居在远亲的家会不会有问题,原来都白担心了。我在亲戚家好吃好住,和我过去几年在外寄宿的日子差太多了。刚刚抵达的第一天,表哥和阿姨就把带到商场,买了他们认为我需要的物品,譬如说好的保温杯、卫生衣和软鞋垫等。

每一天,阿姨都会为我准备丰富的早餐:黑芝麻麦片和沙丁鱼面包。至于午餐,和当地人的习惯一样,我自己从家里带了饭盒,用医院的微波炉弄热吃。饭后再来一个自备苹果。晚餐当然是在家里吃。虽然为了方便阿姨会一次煮几天的分量,但我觉得还不错。况且,阿姨煮的食物非常养生,蔬菜都不炒不加盐,纯粹蒸熟。周日,表哥和表舅都会到运动中心游泳。我想,接下来的三个月将会是我人生最健康的三个月!

第一个周末,表舅已带我品尝当地槟城美食。假日,我尝试了香港人在当地经营的餐厅,那是我目前品尝过最美味的点心。昨天,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复仇者联盟》初上映,我和表舅表哥观赏了。

住在亲戚家,虽然还是会想家,但是至少有人陪伴和照顾。表舅说年中宝贝过来时,也可以住在这里。太好了!

Wednesday, 4 April 2018

适耕庄一日游

上个星期六,由于阿菁特地从北海到吉隆坡过周末,我便提议把大家都约出来找个地方游玩。谁知到最后关头也只有我们三人成行。

星期日大家一起聚餐时,我发现大家的人生都已进入另一个阶段了。大家都开始工作,开始努力挣钱。中学同窗偶尔能聚一聚,让大家可以暂时跳出自己目前的生活圈,相互交代近况,是件乐事。

餐桌上的话题,都是围绕在工作上。听大家聊着才晓得,原来上班工作的日子的确是忙碌的。那不再是传说,不是小说中的情节,上班族都是这样生活的。我明白忧郁星期一这个名词,上学时也有这种体会。不过,上学时期总比不上上班的劳碌。大家都要加班,周末在公司度过也是寻常事。因此,大家格外珍惜周末空暇的时间。

话说回来,我深深体会如果人生逃不离工作,也不可让工作成为人生的代名词。虽然每天上班都很疲倦,但下班后也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此外,周末的时间更加不可以浪费。休息睡觉固然是好事,但不可一天都窝在床上。当然,除了商场,还有其他的选择。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决定来个一日游,远离尘嚣,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其实在网上稍微搜寻资料,就会发现有许多距离市区不太远的景点可以作为周末小旅行的去处。这一次,我们选择去适耕庄。网上的资料显示,那里有稻田风光、海鲜、博物馆等等。这些活动对我而言不太有吸引力,我是抱着去看看的心态。况且我主要的目的是放松心情,不需要有特别精彩的节目,就算只是换个环境闲着也不错。

到了适耕庄,我的第一印象符合我的想象,那就是比较平静的小镇,没有大都会的炫丽。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周末的人潮也不少,大都是与我们一样想逃离都市的游客,也有新加坡来的。我们抵达时已是下午三点,没有什么计划,就随性到海边去看看。太阳是猛烈的,我们随即找个档口买了椰汁,点了海鲜小吃医肚子。

海边旁有几棵大树,大树上都搭建了树屋。我还以为书屋里会很炎热,爬上去了才发现里边非常凉爽舒适。我可以在里边看书度过一整个爽快的下午。沙滩上,小孩子们在放风筝。这勾起我童年的回忆,我恨不得也买一个来玩,只是那炎阳阻止了我。

后来,我们到一间矗立在稻田里的咖啡厅喝下午茶。那是由旧巴士改造成的咖啡厅。能在冷气屋内欣赏稻田美景是件幸福的事。晚上,我们驱车半小时看萤火虫去。除了美丽的萤火虫,我也终于看见满天星。虽然那还不算繁星点点,但我总算可以看见完整的猎户座。

周末的小旅行,是生活的调味剂。

Tuesday, 27 March 2018

我在私立医院的日子

我在私立医院见习的时间已步入第三周。上班时,时间是漫长的。下班后数一数,我在梳邦的日子却所剩不多。

老实说,我觉得在私立医院工作的环境不错。上班时间除了免受大马闷热的气候,还有冷气。在医院呆上了一整天身体也不会觉得难受。午餐呢,可以在医院里的餐厅享用,味道还可以,而且每日菜单都有变化。我就住在医院后面,踏出家门步行到诊室只需十分钟。

可悲的是,这将不会是我近期内能有的工作环境。我毕业后将会是在政府医院行医至少十年,想到那样燥热且拥挤的环境我就心生恐惧。没有良好的环境,我期望我还是能短暂步行到医院,可以省下上班交通的时间,又可以趁空档回家休息。虽然我一年后才开始正式工作,但身边的朋友都已步入职场,自己也对工作这一件事有所体会。上下班的交通,对于生活品质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上下班都要困车龙,那将会疲惫不堪。

我还有七个月的时间当学生,在医院里像是跟屁虫一样地紧随大医生。在台湾我们被称作路障。我的医生会幽默地告诉病人我是被委派监督他工作的。这一年,实际上我的工作时间将会和大医生一样。如果他周末值班,我也得到场。庆幸的是大医生很贴心,只让我依照上班时段报到。因此,我还是有一些只有学生有的空闲时间,来在这里打打字。

其实在私立医院,就像我前几个星期在台北一样,能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早些时候,我还觉得这样不错,没有压力,轻松无比。后来我想起明年即将正式工作,恍然大悟,应该多争取机会练习才是。否则,届时我将无法面对政府医院实习医生巨大的责任。

我时常在担心日后的工作挑战,深怕我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体力去应付工作。事实上,这也只是白担心一场,忧虑无助于事,我只能把握时间继续磨练临床技能。

在这里的六个星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见到宝贝。我们之前分隔两地了许久,这期间终于有机会长时间相处。

无论如何,我得学习在任何地点和环境里懂得珍惜。每一段经历都是对人生有帮助得。


Sunday, 18 March 2018

回国了

回到马来西亚一个星期了,奇怪的是我竟然需要时间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

自己也惊讶在台北呆上短短七周,生活习性改变不少。除了生活习性,也有许多“风景”看得不顺眼。首先是在吉隆坡搭捷运,在人挤人的车厢里,我放眼望去,看见了不同肤色的人们。那时是清晨,我昏睡的脑袋一下子清醒,原来我回国了,二十四小时以前我还在赶往桃园机场的路上。

接下来在火车站外的便利店买早餐,看见有人插队。这种事我好久没遇见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世界变了。

后来有一次在一条小巷,有人从前方急奔而来,我当下反射性地往右闪,还险些和那人碰撞。过后想了想,原来自己闪错边了。在我国道路都是左行的,因此国人也习惯往左边靠。犹记得初到台湾时,我们一行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和人潮逆行的。

庆幸的是,我开车倒没有混淆驾驶方向。

Sunday, 4 March 2018

离台在即

不知不觉,我第一次来台的时间开始进入倒数阶段。

此时的心情兴奋夹带着不舍。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回家了!不舍则是自然的别离情绪。想起刚抵达台湾的第一个星期,那时陌生的环境让我想逃避。几个星期后,我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七个星期下来,我已经重新建立一个舒适圈。偏偏就在此时,我离开的时候到了。

星期四中午12时15分,飞机起飞的时间。

半天后,我将拥宝贝入怀中。

隔天,我将在北海火车站和家人见面。

周末,我开车到吉隆坡,迎接我接下来六个星期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我的脑海就是这样地策划一切行程,就像当初我要飞到台湾之时。这几天的行程也特别满,我得把我想吃的和想做的在离开前完成。

在台湾的这段日子,一直在我脑海里拔河的两个念头,就是要抱着此行无下次或把时间留给下次的心态。我时而奋不顾身地尝试各种事情,却也有下次再来一游的念头。直到目前,这两个心态还是在相互拉扯。

上个星期一连五天我们到了台南、高雄和垦丁旅行。老实说,这几天不够玩。对我而言,这只是我先来看看情况,下次再和宝贝一起来。垦丁是我最喜爱的地方,超越了我对淡水、九份和十分的喜欢。我想,老师和QQ也应该会很喜欢。那里的海实在太美了!可以早上看日出,傍晚追日落。可惜的是,我那天骑着电动机车,把日落赶到云里头了。

今年的第一段旅程,不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最深刻的体会是,旅行一定要和兴趣相投的好友一起走。我自己呢,也要再努力控制情绪。希望下一段旅行,可以吸取这一次的教训,让旅程再完美一些。

Sunday, 18 February 2018

新春快乐


正好十年前,我与家人身在澳洲柏斯度过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国外的农历新年。那一年,年夜饭我们吃什么我已经忘记了。那时候科技无法和今日堪比,我虽然有了Skype账户,但在异国没有个人电脑。印象中我不会觉得很悲伤。大年初一时,我们一样换上了新衣裳,却无处可去拜年。

那一次回国以后,我以为我日后大学时期一定会年年在国外过年……

说来也真凑巧,十年之后我又在国外过年。不同的是,我今年身在北半球,没有家人,没有新衣裳。也许正是这样,我觉得异常地孤独。在近日地自省中,我发现自己近年来愈来愈承受不了一些事情,譬如说孤独。我了解到这些感受的形成不是因为身处异地,在新山时就曾经出现。孤零零一个人,没能够与人互动。原来我真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几天里,我都是独自一人在台北游走,看到其他人都全家出动,更加凸显我的孤寂。

今年的年夜饭,至少还有一位朋友在离开与家人团聚前和我一起在员工餐厅享用。员工餐厅推出的年夜饭特餐,是平时双倍的价格(相较于外面的餐厅还是很便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味。用餐时连电视机都没开,没有贺岁歌曲,没有新春布置,用餐的人也不多。这一顿年夜饭,是我用手剥开芦柑时才感受到一丝新春气息。饭后,我依着我们家最近六年的“新传统”,在网上收看《央视春晚》,沾上了比较浓烈的新年味儿。

虽然我在台北过年,气氛应该不比国内差。结果错了。之前在当地小组聚会里有台湾人好奇地问我们马来西亚华裔是怎么地过年的。这是我头一次被问这样的问题,而且还是在台湾这个以华人为主的地方,有点奇怪及错愕,当下脱口而出:“就和你们一样啊“。朋友说我当时的回答有点失礼。有人说其实马来西亚华人过年的气氛会比中国台湾来得浓郁。我后来也领略了。这几天我在台北穿梭,还没看见舞狮舞龙和听见敲锣打鼓。可能我刚好在的地方都没有吧。不过,在除夕夜还是有听见鞭炮声。还记得当年在柏斯新年还看得见舞狮的表演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也许注意到我都一直说“新年”。原来在台湾,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大家都不会像在马来西亚说“农历新年”。新年期间,这个差异在朋友互传的贺词中更加明显。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民族的社会,新年泛指阳历新年,我们还有农历、回历及其他的新年。因此,在节庆时大家都会说得仔细些。我在台北生活了几个星期,也发现其他用词的差异,下次再分享。

在我一个人旅行途中,看见了其他孤独的身影,大部分是属于白人的。这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学习他们的独立,毕竟我是一个人地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也只能一个人离开。孤独是无可避免的,应该要把握机会珍惜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好好地和自己生活。

Sunday, 11 February 2018

迎接孤寂

今年一开始,觉得今年对我来说是旅游年。我将会到几个我没到过的地方去短暂居住。当我和其他朋友提起我今年的行程时,大家都报以羡慕的眼光。就算没有羡慕,也会露出惊叹。老实说在出发前我是满怀期待的。今年会是一场冒险,就算不会太华丽。为此我做了准备:买了新电脑。我认为轻薄的新型电脑将给我带来方便。

客观来说,到目前为止我也经历许多美好的事。譬如说我上周爬了雪山,见识了这里的医疗设备,游玩了好几个不错的景点。可是,我往往在出发前忘了,不高兴的事也会在等着我。
由于我自小连续三年读了三所学校,我自认自己的适应能力比别人强。因此,我以为今年要在一年里呆几个地方应该没问题。我好像错了。在台北一个星期后,我就想天哪我还要多呆六周。虽然台北和槟城的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这是身处异地的问题。是身处异乡的孤单,是身处异乡的寂寞。纵使这里一切新鲜,还是怀念故乡的老味道。来到台北,遭遇了寒流,开始想念家乡的温暖。也因为这样的湿冷天气,唤起了我多年前在欧洲游玩的记忆。湿湿、冷冷、累累,很不好受。

在这里所经历不好的事情,也算是这趟旅程的一部分。偶尔会去想如何转换思绪,不去以“熬”的心态度过这个月。我提醒自己要珍惜在这里的机会,好好地感受这里的生活。最好记录旅行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实在地感受一遍。照片能留影,录影能留声,文章能留字,唯有五官的整合可以把每一段经历化为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经验。


在这里我会孤寂,就像在北海以外的地方一样。下个星期,当大家都在与亲友团聚的时候,我将会孤独一人。我仅剩的朋友们,都会和家人团圆。我必须坚强,不要被忧郁和孤独打倒。

Friday, 2 February 2018

Alvin and I

This is a long due post to begin with. It is written in English only for one reason, which is to allow my ex-roommate to be able to read, as this post is dedicated to our friendship.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s fonder. It has always been so. I am currently in Taipei, and Alvin is in Melbourn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Medical School we did not see each other when a new term begins. In a cold and quiet night like this (12 degree Celsius), I take time to recall what this friendship has imprinted on me throughout the past four years.

Perhaps it is good to start with how we got to know each other. It was back in 2012, the year which was supposed to be the year of apocalypse. On my first day at Taylor’s College, I remember vividly how the students introduced themselves. Alvin was wearing a black T shirt with “We were Cash less, and we are Job less”, referring to the passing away of Johnny Cash and Steve Jobs. During that one and a half years, we were sort of in the same circle because we were sitting at the same side of the aisle of desks. Those were wonderful days.

In 2014, I dragged my feet to Monash.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 ended up here. My mum’s friend found me a single room in a landed house. The place is quite a distance from Monash, and it only has a mattress and a coffee shop table. I did not want to stay there. I heard that Alvin was going to Monash as well, so I called him up to enquire what was his accommodation arrangement. I visited the Residence and thought it was a decent place to stay, but it does not provide single room. However, I was told I could stay with friends with additional charge of RM 100. I contacted Alvin again, and that’s how we became roommates.

I always hear the amazement of other people when they know we could stay together for such a long time with no problems. I would say it just happened that we could adapt to each other’s habit rather well. On top of that, Alvin has an altruistic personality. He is always my instant help when I need it.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of medical school, he has to cope with a depressed roommate. He was the sole audience of my personal matters, and he knew me inside out. In the first year, I was clinically depressed because I could not further my studies in overseas. In the second year, I was hit by relationship problems.

There were too many great moments we spent together, which I can’t possibly write it all here. The heart-to-heart talks at night, the gossip time and so on. We tried cooking instant noodles using hot water and a container since co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e hostel. The good thing was we had the chance to cook so many good food once we moved to JB. I miss his chicken rice, and I definitely will try cooking it again. In Year 4, we went all the way to look for shooting stars with others, but in vain. And of course, Alvin took care of me when I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Year 3.

One of his good characters I appreciate most is, Alvin is willing to spend time with his friends. When I isolated myself last time, he would accompany me for meals even though he has eaten already. This action absolutely helped in my recovery from depression.

Even though we will not see each other as often, I believe our friendship will remain.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ay we will meet and talk about it again years later. Alvin has visited me in Butterworth, and it shall be my turn to visit him next time. I guess his residence will be the first place I set foot in East Malaysia. Till then, all the best to Alvin, may God bless you.


Monday, 29 January 2018

二十四岁生日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二次在国外过生日。上一次正好是十年前。那时候我们家原本打算移居澳洲柏斯,最后因故取消。我依稀记得那一年也没什么特别,可能是我们刚到那里不久吧。记忆中,那一天是澳洲国庆的第二日,正好是夏天,天气比马来西亚还要炎热。

今年,感谢大家为我提早庆祝生日。来到台北,我也没有期盼什么庆祝活动。26日傍晚,我们一行人在外用餐后,抵抗寒冷的天气在宿舍附近天母区逛了一圈。一路上有看见许多蛋糕店,一位朋友想驻足看看,我却没什么兴趣。说实在的,这个星期里也看过了不少蛋糕店,我也知道那位朋友喜爱烘焙糕点,所以不觉得什么异常。

回到宿舍,我到公共浴室洗澡。回到房里,我发现我的新室友文希不在房里。我检视他的鞋子,发现拖鞋还在,包鞋却不见。我马上明白什么事了。他穿上包鞋,意味着他不在宿舍里。他没通知我独自出门,肯定事有蹊跷。我便传简讯对宝贝说他们将要给我个惊喜。那时我猜他们三个会捧着蛋糕到我们房里,自己也想给他们惊喜,所以便躲到宿舍层楼的公用厅里。

等了许久,却没什么动静。这时,文希穿简讯要求我到底楼接他上来,他忘了带钥匙。我心想:原来就这招。我暗示性地回答他我已梳洗完毕了。我知道他们此刻一定守在升降梯前,本想使用楼梯走到底楼,来个反惊喜。不过后来我想,大家有意为我庆生,就不要让大家扫兴了。我虽然乘着升降梯下楼,但手里早就准备好手机录影。


我感激他们在寒风狂吹的日子还愿意外出帮我买蛋糕。那位朋友之前试图“探测”我喜爱的口味,我却没有透露,他们只好选了抹茶口味的。其实,什么口味我都可以接受,感谢大家的心意!

Monday, 22 January 2018

初到台湾

今天是在台湾的第二天。天气不会太冷,感觉像是在金马伦。

我来和大家说个笑话。从机场搭包租车到台北时,由于我们一行四人,必须有个人坐前座。我自然地自告奋勇走向左前座。打开车门看见驾驶盘,还迟疑了一下。这时司机刚搬完行李,就说如果我要开车那很好,他要休息一下。我就这样抵台不到一小时就出糗了。

今天在医院认识了两位学长,是实习医生。来到这里有当地人帮忙做起事来方便轻松多了。

其实台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和槟城没差。昨天身处于人来人往的西门町时,我想家了。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一直认为自己热爱探险,没想到会有打包回府的念头。

接下来还要在这里呆上几个星期呢。

到目前为止,心里还会觉得不舒服。这是因为这次旅居几周,我将错过宝贝的生日、情人节和农历新年。这是我去年申请时没有预料的事。在这里还是要和她抱歉了。

此刻的心情是:我要回家。

Tuesday, 16 January 2018

假期结束

时间一点一点地逼近我将要启程的时刻……

每年一直盼望的年终假期,如过往一般,又来到了尾声。失落的心情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也没因为经历的次数多了而变淡。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忙着打包行李。然而偏偏也是这个时候,我会很繁忙。

这一次,同往年不一样的是我即将飞往台北展开七个星期的学习。这次行程,因为是出国的缘故,而且还是我没去过的国家(虽然我觉得这好像没有关系),我收拾的行李和前几年都不一样。有很多事项需要多加考虑,气候只是其中一项。

今年的假期,我发现有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呆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从前我都有很多朋友聚会,今年就连我的家人也都发现了这一点。我想这是因为离开家久了,觉得有必要多陪陪家人。虽然我知道多相处就会有摩擦,但我还是尽量和父母吃午餐。我家的传统是晚餐大家齐齐在外婆家吃。前几年,午餐我都会邀约朋友一起享用。这两个月,偶尔还会约大哥出来一家人吃午餐,享受短暂的会面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应该是身边的好友都有了工作,时间方面无法随意支配。这使得和朋友的聚会都会在周末举行。

话说回来,收拾行李其实是一项技术活。我这两个星期就只为这事伤脑筋。要完美地收拾行李,需要有过人的策划能力、执行组织能力和想象力。我需要策划所需的衣着用品,并用想象力尝试模拟可能会遭遇的情况,而且还需要聪明地把所有物品都挤在有限的空间里。事实上,不是把所以东西堆在行李箱就行了。由于我此行不是马上抵达最终目的地,途中会在吉隆坡和台北一处下榻,因此在收拾行李时会考量这一点,以便我不必每次逗留都要把行李翻一遍。

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为着假期而失落,因为行李而烦恼,由于开学而紧张,能够出国而兴奋。无论如何,我真希望有时间可以放空自己的思绪,好好轻松一下。

Tuesday, 9 January 2018

新的一年

去年我其中一个新年目标是每一个星期至少写一篇博文,虽然有几次是补上去的,但我还是达到了一年52篇的目标。今年我将继续这一个有益身心的目标,而这一篇其实应该属于上一个星期。

新的一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满怀期许的写下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诚心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更好的突破与祝福。一个好习惯的培养,一个坏习惯的去除。虽然我和许多人一样,到头来不是每个目标都达到,但我坚信新的一年如果连这股冲劲都没了,接下来的日子不会更好过。

今年,我觉得我心里那份对新一年的期盼和激动要比往年少了些。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自己也还不清楚。这可能是我有很多待办事项,少了放空的时间积累情绪。又或者我开始学会冷静、现实地看待新年。我也可能对这一年有些害怕。

虽然去年是大考的年份,感谢主我顺利过了关。今年的恐惧,不是那种极大的恐惧。今年,我将到几个新的地方短暂学习,筹备的过程是烦冗的。这将会是个新的体验,我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改变,伴随着微微的恐惧。这样的历险,使我内心深处会有少许担心。不过,我正慢慢地调整心态,敞开心扉,接受今年的挑战。

医学院的最后一年,表示我步入职场的时候近了。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就要来临。偶尔想起,还有些不寒而栗。读书的年日,纵然有考试,却还是最美好的。我常常提醒自己,那是明年的事,好好把握我当学生的最后一年吧。

今年我最大的愿望是,治好自己的睡眠。这样,我才能够在生活中过着高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