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June 2025

生活

我高中的物理老师热爱旅游,当时他已经到过许多普通人都不会去的角落。大概几年前,他选择提早退休,摒弃了政府的退休金,为的就是可以自由地旅行,不受工作的压迫。他常常在面子书分享他的旅程,其旅游方式我也只能望尘莫及。他注重的是景点和文化,通常不在乎住宿,也不追求豪华。我不愿意用“穷游”来形容,因为这带有一丝贬义。他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虽然他曾经被抢劫无数次,但仍然一步步地环游世界。

他最近在太平洋群岛,我看见他说可能会路过澳洲,便在昨晚发了封问候简讯。我们聊了开来,只可惜他这一次改道不来澳洲了。我上一次见到他本人是2021年底。那时他和另一名老师到婆罗洲游玩,我便约了他在古晋吃饭,我还突兀地带另一个人。

我们聊到我的生活近况,我突然略有领悟地说,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较圆,事实上哪里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我这几年在这里生活,也有许多顾虑和难处。我偶尔会埋怨这里不如家乡后,特别是在饮食方面。我得提醒自己懂得感恩,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生活都是累人的,要摆脱物质的束缚,需要很大的力量。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心态上自我调整,格局就变得开阔。身为精神科医师,这是我常常向病人灌输的,自己却忘却了。

要常常喜乐,不断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给你们的旨意。”——帖前5:16-18

Saturday, 21 June 2025

冬至

冬天的阳光可以是温暖的。

我想在阳台置放一张小圆桌和一把小椅子,那种白色并有背脊的形式。当天气适中时,可以坐在那里享用下午茶,看看书。我这一种向往,从很久以前就有了。在北海的住家,我每天都会在傍晚时分站在阳台,眺望远方山脉的绿色,吹着迎面而来的海风,感受黄昏的流逝。太阳缓缓下沉的时候,是我一天里得以沉淀的片刻。

到了古晋,我一样地喜欢在傍晚站在阳台。我住的地方近邻郊区,四周也是一片片绿意。可惜的是,我只有在休假时才可以这样悠哉。后来堂姐买了张小桌子,其用意是客人多时可以派上用场。我时不时会把桌子搬到阳台,再拖上一把塑胶椅,实现一下自己的小梦想。有几次,我还在阳台吃早餐。在阳台摆放家具的弊端是,家具会遭受日晒雨淋。如果要在使用时搬出搬入,实在麻烦。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还没冲动买下那几件家具的原因。我看四周的邻居,阳台上放着各式的家具,有些还是布料的沙发。也许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真的会在屋外摆几张藤座椅。

Sunday, 15 June 2025

随心提笔

上个星期有几件骇人的新闻,让我辗转难眠。

印度航空的客机在起飞三十秒内坠毁。这听了令人心惊胆跳。回想我过去乘搭无数次的航班,飞机冉冉升空的那段时间里我都在干什么。如果是白天我会看窗外下方城市的景色。如果是夜晚,能见度高的话我也会欣赏万家灯火的夜景。那三十秒,我不会意料到会有任何以外发生。其实,我根本不会觉得我无法抵达目的地。遇难客机上的乘客,想必也未曾料到他们大难临头。有两位无法顺利赶上班机的乘客,确确实实地和死神擦肩而过。事后大家都纷纷说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难过的是,我们常常需要类似的事件来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其实数据显示人们死于车祸的机率仍然比空难高出很多。此外,我们开车的次数也比搭飞机的次数多。每一天出门,能够平安归来已经是值得感恩的事了。

另一件令人痛心的就是次子谋杀哥哥和母亲的案件。这样的家庭悲剧让我无言以对。根据报道凶手干案后精神呆滞恍惚,看来也被自己的作为震惊。如果他被判死刑,生命也就了结。我更疼惜的是其十三岁的弟弟。他年初失去了父亲,一夜之间失去了母亲和哥哥,再加上自己也被二哥刺伤。他所经历的精神创伤我不敢想象。我只希望我国的医疗制度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复原的机会。不然,他的前途也算是毁了。

放眼看世界的局势,战争在四处爆发。邪恶无处不在。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人类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心灵的匮乏的。

Sunday, 8 June 2025

第四个冬天

严格来说,我是于2022年冬天的尾声移居阿德莱德的。今年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三个冬天吧。虽然六月至八月是阳历上“正式”的冬季,但事实上的气候是无法测度的。今年,我可以明显察觉气温降低得比较迟。前两年,四月初的天气已经寒意袭人。今年呢,我四月和五月还穿着短裤。然而,一踏入六月,气候瞬间变色,寒风夹带豪雨拉开了冬季的序幕。五月底,大家还在忧虑降雨量比往年少很多,六月初就连连下大雨。

其实,阿德莱德的冬季和欧洲国家比较起来不会太寒冷。气温通常不会低过零下摄氏度,也不会下雪。除了外出时会寒风刺骨,躲到室内都会有暖气。在自己家里,就像在马来西亚的家一样不会全天候开冷气机,我们也都穿得厚一些御寒。冬季日短夜长,大约下午五点钟就天暗了。我个人最喜欢秋季和春季,因为气温适中,非常舒服。我曾听友人说,住在四季交替的国家可以享受不同的景色。我想我渐渐接受了这里生活的规律,每个季节就像人生的起落,有它的美好和意义。我也应该调适心情,好好享受每一个季节。

Friday, 30 May 2025

第一次监考

当年我上医学院时,的确有想过不知有一朝会不会回到学院当导师。那时,我觉得我无德无能,应该不会敢胆回到象牙塔。我不排斥在临床工作上带领学生,我认为那是每一位医生应尽的责任。然而,在学院里正式地讲课,我至今也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

今年在机缘巧合下,我误打误撞领了个名义讲师的头衔,就和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有了瓜葛。这一次被叫去给医学生们监考,算是我职涯生涯的新篇章。我目前还只是领一份薪水而已,没有正式在课堂授课。

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进来和病人演员交流,我想起了我那五年里的经历。那时的紧张和压力,至今令人难忘。我第一年临考的时候,竟然破例致电给父亲寻求精神上的鼓励。我不曾想过某一天我会坐在另一个角落,给学生们评分。因此,我了解他们的不安和紧张,在评分时也有考虑这个因素。身为考官,为公平及统一起见,我是不许和学生有任何交流的。

当然,这只是学生们漫漫医学路的一个关卡。我自己其实还是个“学生”呢,离专科医生的资格还有一段的挑战。

Sunday, 25 May 2025

驾照

我们开了十几年的车,还要在这里重新考驾照。我个人始终觉得这样很扯。虽然在这里开车的人士大多数都很文明,但也有不少鲁莽驾驶者。开车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人格和态度的问题。

感谢主,我们都顺利通关。我其实可以老早就去转换驾照,但是却拖延了很久。我们获得永久居留证后,被迫在三个月内完成转换程序,我这才去行动。整个过程,从登记、上课、考试到年费,我大概也花了将近一千奥币。这就是官僚制度的弊端。有了当地驾照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有另一个身份证明,日后在官僚行政里办事也比较简易。

目前,我们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了。我想只差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澳洲目前面临房屋危机,许多人都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这里也少有新的房产,主要还是看旧屋。旧屋要翻新也是一笔数目。愿神继续地引领我们前方的道路,让我们找到一所合适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