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March 2025

驾照

拖延了一阵子,我们必须在获得永久居留证后的三个月里考取本州的驾照。在澳洲,路税和驾照是州的权限。从别州移居到南澳的澳洲人也得在三个月内转换本地的驾照。至于外国人民,那得看是哪一国的。新加坡的驾照可以直接完成转换。马来西亚的呢,就必须通过测试。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吧?

我觉得我国的交通规则,和大部分的国家大同小异。由于执法不严,造成我国人民包括我自己没有常常遵守法律。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跨越文化和政治的现象。首先,我国的道路建设不够完善。再来是当局没有严厉执法。最后当然是人们的公民意识不强。不过,近年来我们可以看见政府积极实行一些强烈措施改善人民的行为,譬如把违法者直接控上法庭等。最近在南北大道也安装了新的摄影机,也是其中一项。然而,我看见网上有些人嘲讽说“高速公路变成了龟速公路”。追根究底这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许多国家的大道时速也是每小时一百一十公里。那些人没想到发生了车祸交通瘫痪那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们目前考过了交通规则的测验。课程和考题的难度基本上和我国的差不多。在这里开了几乎三年的车,终于彻底明白了一些告示牌和小细节,也算是获益不浅。在澳洲的公路上,难免少不了路霸和鲁莽的司机。但大部分的司机都很善良。令我最诧异的是,在这里只要你打信号灯,后方的人通常都会放慢车速让你转道。在我国反而相反,别人就是不要让你”插队“。另一个例子,是我常常“表演”给我国来的朋友。那就是行人在公路上只要脚踩在斑马线边缘,两旁的车辆就会停下让路了。这些小举动,都会让人瞬间觉得世界很美好,人性是善良的。

我们接下来要去考公路驾驶的测试。这也和我国一样,考官会坐在副驾。区别除了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汽车以外,就是不可以贿赂考官了。

Saturday, 22 March 2025

永久居留证

今年的秋分,我们终于获得澳洲的永久居留证。这比我的同伴们迟了整整一年多。我之前说过,其实有无永久居留证对我目前的环境没有很大的影响。我心中烦躁,说到底只是心不甘比别人迟了。自己的攀比心根深蒂固,有时很难看开来。从小到大的每一个阶段,我和同龄的朋友都是同步的。这一直到大学时期,每一个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旅程。我也意识到了人生路是自己的,没有在和谁比赛。以前我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快一步,要先考驾照,要先毕业,要先买房,要先结婚,要先养子,要先成为专科医生。后来才发现,人生有很多事不如愿。虽然身边有少数看起来完美的人生,但大多数人都在过自己的日子。

我活了三个年代,还在为人生奋斗。也许我变得没有以前执著,那是因为锋芒早已被人生磨钝了。然而我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煽情,只是默默地在过自己的日子。十年前的抱负,尽然可以在短短十年内消失了,留下一个影子。那个影子就是我偶尔会幻想自己自由的灵魂,追着曾经的理想。回到了现实,才又觉得只要过得安逸无忧,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了。有时我觉得被什么包袱拖着,一拐一拐地匍匐前进。睡眠不佳和身体疲劳,似乎加添了前进的阻力。我没有抑郁,只是好像过得不开心。我已逐渐接受大人的世界,却不知接下来的七十年就得这样过,或许更糟。我已不再思索人生的意义,把它当成永远的谜题。

话说回来,一个永久居留证的好处是我有了医药卡。感谢上帝我的身体还健康,不必往医院跑(除了上班以外)。有了政府的医药卡,我可以见见家庭医生,来个年度体检,也可以做个睡眠测试。另一个弊端是,我必须在三个月内重考驾照。马来西亚的驾照不被允许转换,大概是因为政府重度怀疑我们测试的标准吧。

Sunday, 16 March 2025

三月

三月,理应是秋天的季节。然而,阿德莱德的阳光仍然猛烈,把大地烤得热烘烘。犹记得前几年我初到这里时,夏天是非常温和的。那时,在这里久居的朋友就告诉我说,那几年的气候并不如往常。今年,我总算领略了阿德莱德正真的夏天。可是,我的同事竟然还说这不够热,他小时候的夏天是更炎热的。

虽然如此,但我觉得在大多数炎热的天气,只要躲在有遮荫的地方,就会凉快些。这和马来西亚的情况相比,是有差别的。马来西亚的湿度高,就算有荫蔽处也像是个蒸笼,让人汗流浃背。我觉得另一个奇特的地方是,像昨天是三十九摄氏度的高温,今天却降至二十一度,而且风吹得沙沙响。两天里的温差可以那么大。这让我搞不懂气候是怎么形成的。在我国,只会有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话说回来,我看着天气预报,炎热的天气可能会持续至月底。四月开始,大家可以准备过冬。因此,我有时会提醒自己不要埋怨热天气。因为天气转凉后就只能等到十月才会变暖了。有人说,埋怨天气,就是不满上帝如何操作宇宙。可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不会满足。以天气来说,太热或太冷大家都会埋怨。随遇而安,真是人生的必修课,需要用一生去学习。

Saturday, 8 March 2025

葬礼

朋友的父亲突然逝世,对我而言也是一个震惊的消息。这是因为我个人也和阿伯有一些交情。

我来到阿德莱德不久,她和丈夫也选择放弃在大马的生活,一起来到了阿德莱德。随同他们搬家的,是她的父母。于是,我便这样认识了阿伯。从前在马来西亚,我们兄弟姐妹到外州念书,我父母都会亲自陪我们一趟,把我们好好安顿才放心。然而,我和妹妹移居海外的旅程是孤独的。我也不晓得当时大家没有一起出门,可能是需要一笔费用吧。看到他们有家人的陪伴,当时心里是有些羡慕的。

那时我们也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他们初来新地方朋友不多,所以我们常常见面。我也和她的父母熟络起来。由于她是独生女,而伯父伯母都退休了,他们常常都会在夏季过来呆几个约。有一回,他们还单独约我出来吃饭。

我认识阿伯不久,不便谈他的人格。我只知道他们俩很亲切友善,和他们相处不会觉得有代沟。他们也常常为我祷告,用主的话语勉励我。他们一直很想见欣昀。我们过年回来后,两人都大病一场。待我们康复了,我便传简讯给阿伯,约他们出来见面。阿伯说好的,他会尽快安排。谁也没有料到,阿伯隔天就逝世了。

我们第一次在国外参加葬礼。庆幸的是,我获得老板的宽待,可以下午才上班,不必拿假期。葬礼很简单,却很温馨。听家属们叙述阿伯生前的事迹,我们觉得非常感动。虽然我已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但偶尔也会觉得自己无法尽孝心。我的父母也渐渐地老去,我漂游在外,不能常常陪伴他们。感谢主他们的身体仍然健康,希望主继续地保全他们的性命,使他们足享长寿。

Saturday, 1 March 2025

摘草莓

今天,朋友约了我们俩出游。原本,这是一次“双约”,意思是大家一起携伴见面。然而,朋友的未婚夫因为有事而不能参与。朋友便提议我们到山上的农场摘草莓去。

印象里,我小时候好像曾经在金马伦高原的草莓园里体验过摘草莓这件事。最后一次去金马伦是大学时期,和朋友驱车去玩玩,当时也没有特别对摘草莓有兴趣。我想在阿德莱德居住久了,摘草莓似乎变得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我们驱车半小时抵达目的地后,秋季的第一天阳光很温和。看着一大片的草莓埔和一群人,我们也开始一颗颗地取下红透硕大的草莓来。许多家庭也一起享受这一个体验。我突然感觉生活的步调真的变慢了。

过后,朋友介绍了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日式咖啡馆。在阿德莱德的日本餐厅,大多数是华人和韩国人开的。这一家咖啡馆,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是我人生试过最好吃的日本料理。这让我很期待我们五月的日本之旅。

回家后我们便休息片刻,原本打算去游泳,但时间安排不到。晚上会和宝贝续追哈利波特。

我还在适应新生活的步伐。我要更善于利用我每天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时间主要是分配于陪老婆,读书,运动和休息之间。我又重新发现了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滑手机。这个习惯要改,然后鞭策自己每天复习功课。

Saturday, 22 February 2025

鲁迅

我最近在读鲁迅,也再次了解他的生平。说来我和鲁迅也有一些关联——我们都是学医的。只不过他后来觉得思想比身躯重要,而弃医从文。鲁迅也是因为父亲患病不治而选择到日本学医的。这样的原由,若在今天被著名医学院录取的机会一定很高。至于我,已经不可能弃医了,不只因为我没有他的民族精神,也因为我对医学还有一点兴趣。

高中三时,我曾热血地要报考“中国文学”这个科目。我年初也随一大群同学在正规的上课时间后上了一两堂课。后来,我害怕在年终无法考获优等的成绩而“弃文”了。那时有一篇指定的文学,就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读起来很有趣,却似乎不是很明白它的深层意义。那算是我第一次正真地接触鲁迅吧。

转眼十多年后,只因为手机上的看书应用程式推荐了《彷徨》和《呐喊》,让我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文人。在当时的年代,要用笔去批判、去讨伐、去救民真的需要颇大的勇气和毅力。庆幸的是,当时也没有如今许多无脑的“键盘战士”在战场上胡闹。那时的文人争论起来也不失君子风态。通过鲁迅的文字,我仿佛回到了那个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原来1911年不仅仅是时间轴上的一竖,革命是一个时期。我想象到当时的中国平民在那个时期的混淆。他们只不过是要安定的日子,一日三餐;不管皇帝在位也好还是革命政府也罢。刹那间,人生因为辫子而烦恼。

《阿Q正传》收录于《呐喊》。我重读了一遍后,发现整么故事情节和记忆里的不一样?我这才明白当时的课本是修订的,应该删了一些情节,也缩短了篇幅。我在这个年纪也更加读懂了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实话在现今高压的生活里,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都是上一辈的人辛苦打造而来的。我们的世界与文明,也正处于濒临动荡的时代。虽然目前所发生的战乱从荧幕上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它们随时可以蔓延至我们的家门口。也过去的平民一样,我们所求的,也不过是安定的生活罢了。